>>文旅改革>>疫后首个小长假,旅游业迎来新的增长点
2020年04月08日
疫后首个小长假,旅游业迎来新的增长点
疫后首个小长假,旅游业迎来新的增长点

【热点回顾】

当地人也爱游当地 省内游引领国内旅游市场消费复苏

“在家近两个月,迫不及待地想出来走走,别辜负了这份春光。”随着疫情形势逐渐稳定,全国各地的游客都按捺不住对出游的向往。近日,记者了解到,目前已有多个省市的文旅部门发文指导旅行社和在线旅游企业恢复部分经营活动,而目前城市周边游和省内游则成为了国内旅游率先复苏的重要市场。

多个省市开启当地游 旅行社做足防疫安全措施

坐着观光巴士,走访豫园的“前世今生”,3月26日,在上海多个地标景点出现的旅游团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而这些旅游团不是外地游客也不是老外,都是地道的上海人。3月中旬,上海市文旅局下发《关于本市旅游企业恢复部分经营活动的通知》,向全市旅行社传达了有关复工复产的消息,除不得经营跨省(区、市)和出入境的团队旅游业务及“机票+酒店”旅游业务外,其他经营活动可正常开展。“还有游客穿了旗袍,也许真的宅了太久,希望以最美的姿态来迎接这个春天吧。”作为此次旅游团的组织方,春秋旅游相关负责人表示,这次一共组织了10个旅游团共394人乘坐“都市观光”巴士,一起春游申城,为了让游客能够有更好的体验,除了车上自动讲解内容之外,还为每辆车安排了一名优秀导游,不少同事们还同时专门开启了网上直播。同样是在3月26日,由凯撒旅游新疆乌鲁木齐分公司组织的“轻享周边-托克逊杏花园撒欢1日游”首发团也正式启程。凯撒旅游负责人介绍称,在收到新疆文旅行业可以恢复营业的通知后,乌鲁木齐分公司迅速组织资源,推出赏花游、自驾游等春游线路,目前已有不少游客打电话咨询报名。

3月21日是个周六,也是云南旅游圈值得铭记的一天,一个12人的旅游团从昆明长水机场飞往版纳,由此拉开了“云南人游云南”的序幕。据了解,3月20日,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下发《关于旅行社企业恢复部分经营活动有关问题的通知》,明确指出云南各旅行社及在线旅游企业可恢复开展除跨省和出入境的团队旅游业务。宅家40多天的麦先生、杨女士对这趟旅行非常兴奋,“在家窝了太长时间,真是希望快点出门透透气。”

作为此次行程的执行方,上航昆明分公司工会主席、综合办主任林小琳表示,为了让更多喜欢旅行的市民游客安全地走出家门,上航昆明分公司在第一时间推出了“云南人游云南”首发团,并且选择了最受云南人喜爱的西双版纳作为行程目的地。同时,记者了解到,游客的防疫安全也是游玩行程中的重点工作,比如为游客提供免费的口罩、酒精、一次性洗手液等防疫物品;每天为游客测量体温,填写详细的出行记录;每天对旅游车辆、酒店进行消杀防疫;餐食采取分餐制等。“我们之所以采取这样周全详细的防护措施,就是想最大程度地为每一位首发团游客营造安全、安心、舒适的旅游环境,以更好的状态迎接接下来的全面复工复产。”林小琳解释说。

记者从网上查询发现,截至目前,全国已有上海、江苏、贵州、云南、重庆、海南、陕西、浙江、宁夏、河南、内蒙古、湖南等多个省份开放本地旅游经营活动。

游客出游意愿明显 旅企苦下内功创新产品

来自中国旅游研究院、携程旅游大数据联合实验室发布的调研报告显示:疫情结束后,90%以上的被调查者选择国内游。城市周边游、国内中短程游、国内长线游三项是主要选择,分别占比24%、43%、23%。携程旅游大数据实验室首席研究员彭亮认为,从消费者调查看,疫情给旅游行业的冲击是阶段性的,人们的需求没有消失。旅游消费特别是国内游意愿强烈,国内休闲度假旅游将迎来机遇。

同程方面则表示,随着疫情逐步控制,全国范围的景区也在逐步开放,同程艺龙景区数据显示,3月18日全国景区开园率已经接近50%,3月1日至3月22日,景区订单连续三周周环比增长超过100%,复苏强劲。随着各省市恢复旅行社企业部分经营活动的通知落实,以及当前赏花踏青季需求,预计这一数据增长会更为显著。

面对日益增长的出游需求,各大旅游企业目前也在采取措施加紧创新产品。“走出家门踏青,周边游、一日游将成为旅游行业复苏的先声。”携程旅游相关负责人介绍,更实惠的价格、更充分的保障,是当下刺激旅游的重点。据介绍,近日在贵州恢复旅行社部分经营活动后,携程旅游、去哪儿网、贵州旅游百事通便联手设计了“贵州人游贵州”系列产品,通过线上平台和线下门店组团,打造了一批像“龙宫游船+油菜花一日游”、“中国平塘天眼一日游”等受到游客青睐的周边游线路。同时,携程也已开始陆续恢复2—4日的省内跟团游,主打品质团、小团形式,确保用户体验。

美团方面则表示,为了帮助消费逐步复苏,美团“安心玩”也推出了“安心防疫助手”功能,方便“安心玩”景区更加直接、准确地向游客展示自身的卫生。目前,“安心防疫助手”功能已在长沙世界之窗、芜湖鸠兹古镇、晋城皇城相府、凤凰沟等多家景区率先试点使用。长沙世界之窗景区营销总监刘刈涛表示,“安心防疫助手”能让景区更加及时、全面地向游客同步防疫信息,进一步提振旅游消费信心,同时也能实现防疫工作的实时自检,从而保障游客出游安全。

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分析认为,对于那些疫情已经初步得到控制的低风险地区,可以在对市场存量和消费潜力有效评估的基础上,从本地居民的休闲游和周边游做起,稳步启动本地游市场,即“某地人游某地”。同时,戴斌强调:“这里所说的本地可以是县域、市域,也可以是省域,随着形势的发展,稳步推进同样是低风险的相邻县区、市州、省市的旅游市场,固点成线、连片成面,最后形成全国性的旅游大市场。”

(以上来源:人民网,2020-03-27,田虎)

线上预约、智能防疫、定制服务——江西旅游行业复工复产见闻

青砖白瓦相伴,徜徉在油菜花海深处;感受鄱阳湖畔春风拂面,远处精灵般的夏候鸟“先头部队”抵达;带上家人约上好友,散步在森林中聆听鸟语……记者走访江西多地“网红”景区看到,“宅”家许久的人们开始走出家门。江西通过有序推进旅游行业复工复产,引导广大游客健康出游,正在加快振兴文旅消费。

游客有序打卡“网红”景区

3月5日,被誉为江南四大名楼之一的南昌滕王阁景区恢复开放部分景点,吸引了一些游客慕名前来感受“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景象。来自江西新余的游客傅春芳说:“虽然主阁没有开放,不能登高远眺,但吹着江风遥想王勃当年登高所见也不错。”

江西省日前发布关于打好“组合拳”提振旅游消费的通知提出,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着力营造良好旅游消费环境,引导广大游客健康放心出游。

据江西省文化和旅游厅统计显示,目前江西12家5A级景区已全部复业,146家4A级景区已有117家对外开放,21家5A乡村旅游点已有18家对外开放,162家4A乡村旅游点已有92家对外开放。

江西各地已开放景区坚决实行流量严控、分散式游览等措施,“测量体温、扫码入园”成为“标配”。

“3月12日开园迎客,日限流5000人,实行一人一证实名制认证;目前日均接待游客维持在4000人次左右。”南昌市凤凰沟景区一位工作人员说,目前接待的多为本地游客。

智能技术保障游客安心游

“请配合防疫要求,戴上口罩。谢谢!”世界自然遗产地江西鹰潭龙虎山景区监控室内,工作人员卢骞通过视频监测景区秩序,让有关区域人员有序引导游客防疫。景区内安装了265个监控,12个员工全天候监测,提醒游客安全游玩。

在线预约购票、热成像体温筛查、大数据防控预警……疫情期间,江西多地景区运用智能技术赋能景区管理。

“线上预约人数如超过景区限流量数,就无法预约。”赣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旅游局副局长李升隆说,2月23日起,赣州市对所有开放的A级旅游景区实行游客线上预约入园制。

“闭园期间,我们开发了滕王阁门票小程序、客服小程序等应用,方便游客的同时,尽可能减少人员接触。”滕王阁景区办公室副主任李见平说,景区还对全体员工开展了为期10天的线上培训,涉及疫情防控、安全管理、智慧旅游等。

定制服务兜牢防护保障网

美食与美景结合,坐拥万亩花海,享用美食佳肴……被誉为“中国最美乡村”的江西婺源县篁岭景区近日推出12个席位的“花海餐厅”,登上微博热搜,话题阅读量超过2000万次。

“花海餐厅是我们创新推出的定制服务,在防疫的同时,为游客提供更优质的旅行体验。”婺源篁岭景区董事长吴向阳说。

49岁的村民曹爱珍是篁岭景区的客房服务员,随着景区有序复工,她也忙碌了起来,“希望疫情尽快过去,更多游客能来感受这里的美好春光。”和她一样,景区聘用的周边100多位村民陆续回来上班。

旅游全产业链复工是旅游业复苏的关键,江西支持文化和旅游企业共渡难关的政策举措正加快落地生效。截至目前,全省已暂退728家旅行社质保金,暂退金额12120万元。江西发起“旅游供应链金融专项扶持计划”,首批扶持20家文旅企业。

“顺应疫情防控形势积极向好的态势,江西扎实做好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工作,加快建立与疫情防控相适应的文旅行业发展机制。”江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厅长池红说,江西将继续坚持对疫情的警惕性不降低、防控要求不降低。

(以上来源:新华社,2020-03-27,程迪、袁慧晶、孙楠)

“云祭扫”一样可以寄思念

“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清明节缅怀亲人是我们延续了数千年的习俗。

今年清明节正值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时期,许多地方近日出台了清明祭扫详细规定,积极倡导更安全、环保、文明的祭扫方式。还有一些地方推出了网络寄语、献花、点烛等“云祭扫”服务,鼓励群众通过多元化方式表达哀思。4月1日,民政部社会事务司副司长范瑜在谈及清明祭扫时表示,今年的清明与往年不同,将暂缓举办一些集体公祭活动,管理好分散的农村公益性墓地以及历史埋葬点,推行绿色文明安全的非现场祭扫方式。应当说,在当下这个特殊时期,推出这些举措很及时、很有必要。

目前,全国本土疫情传播已基本阻断,但境外疫情呈加速扩散蔓延态势,人员扎堆聚集有一定的危险性。更何况,每年的清明节期间,都是各种火灾事故的高发期。焚香、烧纸、点蜡等各类祭祀和郊外游玩活动,都容易埋下安全隐患。在这种情况下,继续抓紧抓实抓细疫情防控各项工作,不断巩固和拓展疫情防控成效,保证大家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应当被我们放在一个更加重要的位置。无论是出于哪一层面的考虑,与时俱进,倡树祭扫新风,都要好过食古不化,拘泥于“烟熏火燎”的陈旧形式。

“祭思敬,丧思哀,其可已矣。”清明祭扫,怀念先人,重在“走心”,而不是“走形式”。“心”到了,“云”端缅怀也不失为寄托哀思的好载体;“心”不到,在墓前烧再多祭品也徒有其表。事实上,所有的节日都是人设定的,都是岁月和人们长期打磨的结果,都应当顺着人和时代的变迁向前走,而不是反过来让大家束手束脚。就像有人所说,清明等传统节日之所以有绵延千载而不衰的强大生命力,恰恰是因为其能够随着历史发展而流变,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传承方式。春节时我们可以发电子红包拜年,清明又何妨尝试一下“云祭扫”?只要心中有对故人的思念、对生命的敬畏,无论是手捧几束鲜花,还是在指尖与屏幕上遥寄哀思,都是对清明这个节日最好的传承。

“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清明节,是一个郑重的提醒,提醒我们时刻不忘感恩、不忘敬畏。在这次战疫当中,一些逆行的医务工作者、社区工作者、公安民警、志愿者等,为了守护大家的安全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们的壮举,让今年的清明节增加无限的庄重与神圣。我们在网上“云祭扫”,怀念自己的亲人,同时也追思这些素不相识的英雄,让他们的精神和情怀得以传承。这样的“云祭扫”,不正是这个清明节最文明、最贴切的打开方式吗?

(以上来源:河北日报,2020-04-02,责任编辑)

【数据分析】

疫情冲击着全球旅游业。清明时节,正值我国疫后首个小长假,随着国内疫情形势逐渐好转,全国近4000家景区恢复开放,省内游、一日游、自驾游、“云旅游”等领域强劲复苏,成为疫后新的增长点,旅游产业重点转向国内游客将成为未来一段时期的发展趋势。

多元化旅游方式成为旅游业新的增长点。疫情使得国际游无望,但国内游发展如火如荼。在财政扶持政策下,疫后首个小长假,正是各大旅行社、各省市抢占国内旅游市场的“好”时机,各地“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以本地游为代表的省内周边游、以一日游为代表的短途游、以自驾游为代表的定制游迅速回暖。继南京、杭州等地率先发放乡村旅游电子消费券后,其他城市纷纷效仿;以近郊游为重点,济南市推出了“山东人游济南”、“万人乡村游”等活动,助力旅游市场复苏;杭州西湖景区更是通过在五一之前免费对外开放,吸引游客;有“中国最美乡村”之称的江西婺源县篁岭景区则推出了12个席位的“花海餐厅”定制服务,引爆市场;新疆乌鲁木齐“轻享周边-托克逊杏花园撒欢1日游”的首发团也在近日正式启程。各省市为当地旅游复苏下足了功夫,以周边游、一日游、乡村游、自驾游为代表的短程旅游将成为疫后旅游业新的增长点。

线上线下联动推广助力国内游强劲复苏。继春节电子红包拜年后,“云扫祭”成为2020年清明祭奠的新方式。以天堂纪念网为代表,今人可以通过网上纪念馆为英烈、亲友逝者建立网上墓园,写下祭文、记录逝者生平故事,指尖轻触键盘即可献花、点烛、上香、许愿,在线表达对先人的追思缅怀。除了追思,清明期间,人们出游意愿也较强,直播成为旅游从业者和游客共同热捧的新玩法。3月23日,携程联合创始人、董事局主席梁建章,在三亚开启了一场特别的线上直播,大V自带流量,一小时卖出1000万元酒店房间,实力惊人。看直播,被“种草”某个旅游景点;看直播,购买旅游产品,在疫情期间,成为引导人们消费的重要方式。与此同时,趁此假期,很多游客也从被动看直播,变成自己做主播,实力“拔草”“云旅游”场景中主推的网红景区、酒店、乐园等,一边旅游,一边直播,留下记录,吸引更多网友关注,国内旅游复苏的脚步正在加快。

来源:文化大数据

分享到:
地址:北京市大兴区林校南路5号   邮编:102600
联系电话:010-69243250(办公室传真)   69268094(教务处)   69268437(科研处)
网站维护:中央文化和旅游管理干部学院信息中心   电话:010-69268476
官微二维码
学院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