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回顾】

发改委:积极协调推动电影行业渡过难关
据国家发改委网站27日消息,新冠肺炎疫情给电影行业带来严重影响,产业链受到全方位冲击和破坏,影响程度深、波及范围广、持续时间长,企业生存面临严峻挑战。
为支持电影行业渡过难关,发展改革委社会司在前期对文化旅游企业受疫情影响进行调研分析的基础上,积极会同中宣部电影局等有关部门,专门就电影行业面临困难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召开座谈会听取相关行业协会和部分代表性企业意见建议,并研究提出了支持电影行业渡过难关、健康有序发展的政策建议。
公开报道显示,近日,国内部分影院重新开始营业,部分电影剧组复工开拍。为帮助电影业渡过难关、做好复工复产,多地已出台多项扶持政策及复工指南。
如北京对未能如期上映京产影片给予一次性宣传发行补贴,上海对因疫情影响停业电影院予以适当补贴和支持,广东拨付近5000万元专项资金扶持电影院线……
不过从机构数据来看,当前影院票房仍不尽人意。据猫眼专业版消息,截至3月23日12时统计数据显示,3月22日全国523家影院复工,复工率4.61%;单日票房4.14万。
阿里影业旗下灯塔研究院最新发布的报告称,5月电影市场将逐渐恢复。
据灯塔数据显示,电影市场复苏节奏,将是逐步的过程,而非爆发性增长。重要恢复节点在5月底6月初。调研显示,对于经典老片复映,用户对好莱坞经典电影、奥斯卡获奖影片、解压高口碑喜剧、经典国产电影比较期待。对于新片来说,5月底前小成本电影可逐步上映,6月开始,影院已具备大成本电影上映条件,目前观众对新片宣发信息接受度高,已具备新片营销条件。
(以上来源:中新经纬,2020-03-27,责任编辑)
网剧集体“上新”,谁能成为下一个爆款
网剧《重生》正在热播,张译、宋春丽等知名演员的加盟让这部刑侦题材网剧获得7.2的高评分。记者获悉,多个平台正集体“上新”,其中,《忘记你,记得爱情》锁定年轻的收视群体,《鬼吹灯之龙岭迷窟》等系列剧则希望凭借原著的号召力吸引一批拥趸。值得一提的是,《鬓边不是海棠红》因网剧中少见的戏曲题材独树一帜。
多屏时代,网剧为观众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去年,网剧市场的火热景象让人记忆犹新,《长安十二时辰》《陈情令》《庆余年》等一批制作精良的作品不仅在国内获得高流量,还成功走向海外市场。今年,谁会成为下一部爆款网剧,更让人心生期待。
原著迷关注高,流量和口碑能否“齐飞”
如何稳住原著迷又能争取到新的观众,是网剧改编不得不平衡的选择。由惠楷栋执导,黄晓明、尹正、佘诗曼主演的《鬓边不是海棠红》于上周末上线,尽管此前原著迷对于剧本和演员选择有着颇多质疑,但首轮播出后,该剧获得不错的评价。“难得的戏曲题材,服化道很用心”“京剧上的细节剧组做了功课”“演员上妆是端庄角儿,故事发展值得期待”……观众的评价集中在对京剧的还原上,而这恰恰是此前一些评论最担心会缺失的一块,精致的还原让不少原著拥趸感到“舒适”。
改编自同名小说,《鬓边不是海棠红》的背景设定在上世纪30年代,尹正饰演的京剧名伶商细蕊声名鹊起,黄晓明饰演的爱国商人程凤台偶然看了他的表演后被深深打动,两人因戏结缘。在程凤台的帮助下,商细蕊克服重重阻挠,培养了一批优秀的京戏人才。而当国家的安危受到威胁之时,两人决心定倾扶危,以身救国。
从目前已经播出的剧集可以发现,剧本节奏相当紧凑,人物关系也迅速明朗化,小高潮迭起。程凤台与商细蕊成为知音,决定重建水云楼并为擂台新戏做准备。其他角色的表演也相对饱满,由佘诗曼饰演的范湘儿和金士杰饰演的姜荣寿都有可圈可点之处,他们也将分别以各自戏剧性的命运传递出热血无畏的家国情怀,刻画时代故事。
细节决定成败,如今这也成为网剧比拼的重头,如何让观众挑不出毛病,舍不得快进?去年,不少网剧主打传统文化牌,道具中一碗“水盆羊肉”也能圈粉,时下,类似《鬓边不是海棠红》这样涉及传统文化内容的网剧,其戏曲表演和服化道自然也受到了颇多关注。据悉,为呈现原汁原味的梨园场景,剧中所有涉及京剧表演角色的扮演者早早在作品筹备期就进行了为期近一个月的密集训练。电视剧还特别邀请了京剧名家把关,青年京剧演员担任戏曲指导并全程跟组,力求演员们的每一个表演细节尽可能向专业水准看齐。两处戏楼还分别1∶1复刻原著中的京广会馆和湖广会馆,并动用了200余套戏服。
知名演员集体“上网”,网剧还能捧红“新面孔”吗
IP是网剧绕不过的关键词,除了新剧之外,系列剧也将继续牢牢抓住观众的眼球。古装奇幻剧《九州天空城2》继承前作的人气与故事,讲述风天逸和易茯苓的女儿风如澈与澜州大地最权威的秘术师雪景空的宿命情缘。而《鬼吹灯》系列第四部《鬼吹灯之龙岭迷窟》预计下月正式播出,潘粤明与张雨绮接过胡八一和雪莉杨的角色,演绎一行人在陕西龙岭一带古墓中探秘的故事。系列其余作品《云南虫谷》《昆仑神宫》《南海归墟》等也正在拍摄或筹备中。
值得关注的是,同一个IP改编,从网络评分统计数据来看,前期作品的口碑往往比后来的续集或同题材要好很多,是利用好“先发优势”还是小心改编,是网剧和网络大电影面临的选择。尤其是在《重生》借助与《白夜追凶》人物和故事的微妙关系,成功俘获后者拥趸之后,利用好同题改编之间的关联抓住观众,成为网剧产品运作的新方向。
同样,网剧由新人担纲的局面也已然不复存在,随着张译、宋春丽、雷佳音等诸多知名演员加盟,表演班底已经成为网剧的看点之一。在“双男主”配置的《民国奇探》中,有流量但是作品不多的胡一天,以及口碑处于上升期的张云龙,分别饰演“奇探”,一位是海归留学回来的双学士学位高才生,智商出奇,善于推断侦破各种离奇案件,一位是人称四爷、擅长交际的能手,二人与充满正义感的女记者白幼宁组成小分队,侦破了一个个看似诡谲蹊跷的命案。由90后邢菲和金泽主演,翻拍自经典偶像剧《王子变青蛙》的《忘记你,记得爱情》则讲述了少男少女经历波折,一路成长收获真爱的故事。能否再次出现易烊千玺通过《长安十二时辰》证明实力的“戏人互推”现象,观众拭目以待。
(以上来源:文汇报,2020-03-26,王筱丽)
面对疫情 影视行业的破与立
新冠肺炎疫情来袭之后,影视行业按下了暂停键。但在短暂的沉寂后,影视行业积极融入抗疫大军。在抗疫形势向好后,复盘影视行业在这期间的表现,可以看到其所呈现出如下特点:
首先,影视行业突破困局,建立全媒体联防联控机制。如何在灾难面前积极应对,变困局为战机,这是影视行业所面对的首要问题。此次战“疫”中,电视平台、网络平台和短视频平台形成媒体矩阵,积极投入抗击疫情的节目制作中。电视平台成为此次战“疫”的主力军。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为代表的电视平台发挥主流媒体权威性、导向性和普及性的优势,公开透明、及时高效地播报疫情,发布防控资讯和健康知识,让观众获得更多安全感,起到凝心聚力、鼓舞士气的作用。
网络平台是此次战“疫”的生力军。在网络平台全面超越电视平台的当下,充分发挥网络平台的战“疫”作用,引导网民尤其是网络活跃度最高的年轻用户积极投入全民战“疫”行动中,是网络平台的应有之责。爱奇艺推出的《中国医生》、优酷推出的《中国面孔》和腾讯推出的《正月里的坚持》等战“疫”节目,聚焦一线医护人员、志愿者和平凡而伟大的普通人,令观众为之感动。
短视频平台是此次战“疫”的轻骑兵。光明日报全媒体先后推出了《疫情下的2:14》《90后,“到!”》等微视频。《疫情下的2:14》将个体之爱与人间大爱结合起来,以细腻的手法,彰显了大国大爱的主题;《90后,“到!”》则呈现了当代中国青年在抗疫中迎来的成年礼,被全网转发。抖音、快手等14家短视频平台协同作战,开辟战“疫”专区,统一节目包装,全网同步推送。此外,民间拍客、播客等视听新业态的制作者以普通人的视角记录战“疫”故事、分享战“疫”趣闻和感动瞬间,成为这场阻击战的有益补充。
其次,影视行业打破僵局,创新研发影视制播新模式。为了打破僵局,许多影视公司调整拍摄计划,向网络平台出售甚至捐赠影视版权;许多电视台根据频道定位和自身优势,创新研发新的节目样态、录制方式和传播渠道,努力盘活行业生态。湖南卫视的战“疫”公益节目《天天云时间》基于“宅生活”的战“疫”背景,采取“云录制”“云互动”和“云播出”的方式,运用“云”连线技术将视频小屏拼接成电视大屏,将身处不同地域的九位嘉宾和一位主持人融入同一画面,通过互动答题、公益募捐等环节,为困于家中的观众解压,接续传递正能量。
最后,影视行业调整布局,谋划后疫情时期的再出发。为了保证在疫情期间和疫情过后能够平稳有序地复工复产,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和行业倡议,谋划行业发展。国家广电总局组织制作播出机构,向湖北省定向捐赠数百部电视剧、纪录片、动画片和广播剧供湖北各级广播电视台免费播出;有关部门呼吁停工的影视企业和剧组合理调整项目合同和资金流向,以团结姿态共同抵御疫情和行业风险。北京、上海等传媒行业集中的区域陆续出台针对影视企业的扶持政策,为疫情期间和疫情过后的复工复产减轻企业负担、开启绿色通道,尽可能地减少疫情对行业的影响。
对于影视行业来说,此次疫情既是危局又是变局,关键看如何破局。比如,当几乎所有人都居家防疫,户外娱乐活动无法开展的时候,电视的潜在受众无形中成倍增长。一家人难得的长时间共处,让客厅再度成为居家活动的中心,这给予处在发展瓶颈中的传统媒体以重新“占领客厅”、收复失地的契机。再者,此次疫情对影视产业链上某些环节的实际影响相对较小。像策划、编剧、作曲、配音、服装设计、动漫绘制以及公众号运营等不需要大量人员聚集的工种,可以通过线上互动的方式完成工作。而一个较长时间的“休假”,有助于影视行业冷静思考发展前景,沉淀艺术构思,积蓄文化力量。
(以上来源:光明日报,2020-03-10,杨洪涛)
【数据分析】
2018年,影视圈“寒冬论”甚嚣尘上。2019年,影视行业已经是热锅上的蚂蚁,大批影视公司倒闭。而2020年的开局又遇上疫情,这对影视行业可以说是致命打击。线下影院复工进展缓慢,影视基地完全放开拍摄尚无可能,影视行业发展岌岌可危。然而,在危机之下,也存有一线生机。政策的大力扶持,网剧、短视频、网大等线上播映模式迅速崛起,让我们看到了未来影视产业发展趋势的“冰山一角”,影视行业如何顺势发展,在“沉淀”中实现转型和创新,值得深思。
疫情倒逼下,影视行业线上发力成效初显。疫情期间,影院闭门、各类演出活动被迫取消,以网剧为代表的线上娱乐成为影视行业黑马,强势逆袭。2020年初春,就有《民国奇探》、《鬓边不是海棠红》等年代剧,《不完美的她》、《重生》等悬疑剧,还有《冰糖炖雪梨》、《忘记你,记得爱情》等小清新剧集体上新,各大平台在首次免费更新播放的同时,采取的二次付费模式逐渐为观众所接受,注册会员制成为网剧和平台新的盈利方式。而爱情奇幻古装剧《三千鸦杀》中的演员AI换脸一度引发热议,影视公司在追求速度的同时,更应关注作品的内容质量。在电影市场方面,影院一方面通过外卖服务应对线下影院的惨重损失,比如阿里影业联合饿了么,上线的“影院卖品外送服务”。另一方面,电影线上化越来越成为一种趋势,比如欢喜传媒与字节跳动合作,将院线电影于字节跳动旗下的平台上播放;首都之星艺术影厅联盟推出的云展映活动,加入互联网元素,全程模拟影院观影体验,让观众收获了满满的观影仪式感。电影线上化越来越成为一种趋势。
疫情过后,影视行业探索多元化经营迫在眉睫。其一是建立包括电视平台、网络平台、短视频平台和社交在内的媒体矩阵,拓展影视作品播放以及宣传的渠道和形式,促进线上和线下从内容生产到播映的融合。其二是探索建设VR影院,随着VR技术的逐渐成熟,VR眼镜逐渐普及,VR影院、私人影院的建设能够满足电影观众越来越现代化的观影需求。其三是建立自己的会员体系,会员制能够满足用户及观众越来越个性化、私人化的影视观看需求,无论是电影院线,还是线上平台,应建立自己的会员体系,为用户提供更加精准化和差异化的产品服务,引导用户持续消费。其四是打造电影衍生场景,比如,可以在影院周边开设书店、咖啡馆,促进观影前、后空闲时间消费。而对于电视剧来说,就是促进IP相关衍生消费,比如电视剧文学原著的发行销售、电视拍摄地打卡等。其五是打造相应影视艺术空间,从大型商场、联合办公空间到产业园区、改造的工业区等各种公共空间,拓展出更多影视艺术空间,有助于发展粉丝经济,扩大市场份额,建立更长期的商业生态。
来源:文化大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