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业>>拒绝“贴标签”式开发,文旅景区应充分挖掘IP文化内涵
2020年03月19日
拒绝“贴标签”式开发,文旅景区应充分挖掘IP文化内涵
拒绝“贴标签”式开发,文旅景区应充分挖掘IP文化内涵

【热点回顾】

北京市将打造百个文旅体验基地

昨日,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长陈冬在北京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透露,本市立足政府帮扶、行业互助、企业自救,制定了《关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促进旅游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措施》。目前,13条政策正在逐步落地,为企业渡过难关送去“春风”。

一季度旅游收入或降6成

疫情袭来,本市旅游业受到巨大冲击。以春节假期为例,接待旅游总人数为146.6万人次,同比下降81.9%;旅游总收入10.8亿元,同比下降86.8%;营业收入503.7万元,同比减少95.5%。

为了疫情防控,北京旅游业还主动做“减法”——封闭式管理的181家旅游景区全部关闭,3016家旅行社暂停经营。1月24日至今,全市星级酒店正常营业的不足50%。

陈冬说,受疫情影响,预计一季度本市旅游接待人数较上年同期减少4400万人次,同比下降70%左右。一季度全市旅游收入较上年同期减少840亿元左右,同比下降64.7%左右。

退费投诉办结率已达83.8%

“前期调研发现,资金短缺是面临的最大困难。”陈冬直言,帮扶政策中很多都是资金补贴,有些已经落地。例如涉旅退费是最近的投诉热点。自1月24日以来,本市旅行社退团涉及游客76.45万人,涉及金额25亿元人民币。市文旅局不仅组建了面向社会的旅游律师服务团队,启动快速调处机制,而且落实暂退旅游服务质量保证金政策。暂退范围是已在本市依法交纳旅游服务质量保证金并领取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证的旅行社,暂退标准为现有交纳数额(旅行社旅游服务质量保证金专用账户余额)的80%。目前,已有10亿元保障金到账。陈冬透露,退费投诉办结率已达83.8%。

本市将投入近3.8亿元财政资金支持帮扶旅游企业,已协助23家企业申请房租补贴1600余万元;北京市旅游行业协会导游分会免收2020年18600名导游注册会员会费;明确3.45亿元旅游发展补助资金重点支持旅游企业应对疫情渡难关……资金补贴到位,将为文旅企业减轻压力。

谋划三大旅游品牌

本市将优化旅游产品供给,推出系列精品线路,打造“漫步北京”“点亮北京”“畅游京郊”三大品牌。陈冬透露,计划推动旅游业与动漫、影视、演艺、体育等产业融合发展。

本市将推进环球主题公园等重大文化旅游项目建设;计划打造100个文化旅游体验基地;启动10个精品酒店的建设工程,完成500家乡村精品民宿的提质工程。

未来,游北京将更智能。本市将加快推进“一键游北京”项目。陈冬说:“将利用传统节日等特殊时点,筹备系列文化旅游品牌活动,丰富市民京郊游和国内旅游市场旅游体验。”

目前,市文旅局还向全市4.8万名旅行社员工、1.8万名注册导游和6.2万名酒店员工开放北京旅游在线教育平台,开展在线业务培训。

(以上来源:北京日报,2020-03-11,刘冕、李洋)

白鹿原民俗村,3.5亿元“学费”不能白花

在去年9月开始“提升改造、暂停营业”后,位于陕西蓝田县、曾投资3.5亿元、占地1200亩的白鹿原民俗文化村,最终结束了它仅4年的生命——景区3月7日发布公告:3月12日至31日,将对该项目拆除。(见3月9日《华商报》)

白鹿原民俗文化村是当地最早建成营业的白鹿原主题景区,开园之初,一天人流量曾高达12万人次,如今却倒掉了,真是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令人遗憾。而其3.5亿元投资打了水漂,则令人心疼,发人深思。

蓝田县白鹿原管委会主任表示,“我们也很痛心,必须要吸取教训。”那么,白鹿原民俗文化村花3.5亿元买到了什么教训呢?

实际上,不管是当地民众还是专家,对白鹿原民俗文化村的倒掉都有心理准备,甚至都有预判。民众说,白鹿原民俗文化村没有独特景观,没有特色文化,就是仿古一条街,卖些辣子蒜羊血、油泼面、油糕等,且价贵位偏,毫无竞争优势,关门是迟早的事。专家说,同类民俗文化景点太多,且核心是小吃街,同质化严重,缺乏品牌意识,关门“一点都不意外”。

民众和专家的看法高度吻合,所找的病灶也基本一致。之于白鹿原民俗文化村的倒掉,投资商的责任在于,投机、功利思维浓厚,只满足于建好景区出租门面房然后收租金,只是浅尝辄止地借了白鹿原的文化招牌,使用了白鹿原的文化符号,蹭了其热度,没有充分深入地挖掘其文化内涵,没有讲好白鹿原的故事。当白鹿原民俗文化村既没有特色民俗,也没有特色文化,蜕变成了彻头彻尾的白鹿原商业街甚至小吃街,那么,从其建成营业之日,就注定了“兴勃亡忽”的命运。

在这过程中,当地相关职能部门难辞其咎。首先,连普通民众都预判到了白鹿原民俗文化村的倒掉,地方政府部门为什么没有这么一根预警的弦?为什么没有对白鹿原主题类项目进行合理管控、科学规划,而是放任其无序发展、无序竞争,以至于出现了今天的局面?

其次,在白鹿原主题项目运营过程中出现困难时,当地相关部门为什么没有早一点介入,指导帮助投资商、运营商取长补短、优化组合,在发掘民俗文化的精度、深度、亮度上下功夫?实际上,白鹿原中蕴藏着很多精彩的故事,蕴藏着很有味道的关中乡村文化、陕西文化,大有可挖掘提炼的价值。在陕西西安大唐不夜城,一个不倒翁小姐姐就成了金字招牌,吸引了海量游客。如果当地白鹿原管委会、旅游等部门能够大力引导、支持项目运营商开发出有鲜明特色的民俗文化品牌,而不是坐视其成为商业街、小吃街,那么,这一项目的生命力应该会强很多。

3.5亿元不是小数目。投资这么大的项目说拆就拆、说关就关,不仅败家,而且损害了地方政府决策、管理、规划的公信力。这么大一笔“学费”,实在不该。

希望当地以及其他地方能吃一堑长一智,真正汲取教训,优化发展、管理、服务的理念,指导今后的地方规划和发展。总之,巨额“学费”不能白花。

(以上来源:工人日报,2020-03-11,李英锋)

“掌柜不在”诚信一直在 浙江乡村演绎别样消费体验

民间手工艺、餐饮美食、民族文化、原创服饰……走进位于浙江省金华市浦江县新光村的廿玖间里创客基地,一间间创客店铺鳞次栉比。四十余间商铺,却无人招徕行旅,走进店内,商品各具特色,却鲜有店员在座。而一个个印有二维码的“掌柜不在,自助购物”提示牌解开了疑惑。

新光村历史悠久,全村共有古建筑160余间,素有“江南乔家大院”的美称。20世纪80年代,这里曾是浦江著名的水晶加工村。

“当时这些水晶加工点都没有规范的污水处理设施,废水直接排入下水道或水池,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廿玖间里管理员陈建介绍,2013年,借着“五水共治”的契机,新光村关停了一大批水晶加工作坊,并对村里的廿玖间里、双井房等古建筑群进行修缮。2015年,乡政府引入浦江青年创业者协会的力量,创建了新光乡村旅游创客基地。

短短几年时间,新光村的廿玖间里创客基地已聚集有40余家经营户。创客基地的建立为这座古老村庄带来人气,也带来了新的消费文化。

“乡村旅游其实就是贩卖‘美好’,什么样的人在,决定什么样的人来,我们在引入创客时规定了详细的标准条件,包括学历、才艺、诚信、公益等要素。”浦江县青年创业者协会成员陈青松说,这样创客基地才能形成自己的特色文化,持续健康发展下去。

陈青松介绍,“掌柜不在,自助购物”就是创客们自己想出的购物方法。现在不少年轻创客们生活节奏快,有时没时间来店里,所以就将店里每一件商品都明码标价,游客一旦看中,可以扫码自助购物,这一方式也得到了政府部门的认可与支持。

据了解,2019年,浦江县市场监管局积极推进“满意消费长三角,放心消费在浦江”行动,结合新光村古香古色建筑特色,统一设计制作融合了放心消费元素的“掌柜不在,自助购物”示意牌、无人销售的“温馨提示”引导牌和放心消费公开承诺牌,上面印有“证照齐全、亮证亮照、质量可靠”等40字的商家对消费者的“必做承诺”,也有商家自行做出的其他承诺,如无理由退换货、便民服务等。

目前,基地40余家创客店铺全部加入了放心消费创建活动。漫步廿玖间里,随处可见这样“别样消费场景”:店铺里一直处于无人值守状态,店内所有商品都明码标价,游客在游览过程中可以自主选购商品直接扫码下单。

“我本身是做陶艺的,自助扫码购物方便我去制作自己的陶瓷产品,也降低了开店成本,而且不少顾客表示这样的购物方式为他们提供了一个信任、自由的放心消费环境,也营造出一个温馨诚信的氛围。”廿玖间里创客基地山野陶艺店主陈呈天说。

将乡村淳朴的“信任文化”与业态发展相融合,如今已成了新光村乡村旅游的一张“金名片”。据悉,2019年新光村平均每天客流量达5000多人,周末和节假日更为火爆,日均超过1万人。

(以上来源:新华社,2020-03-11,王俊禄、许舜达)

【数据分析】

陕西历史悠久,古迹甚多,随便一个地方,都可以当作一部经典。大到兵马俑、大雁塔、芙蓉园,小到古城墙、回民街等,无不各具特色。而对于不同级别的景点,支撑其延续的文化内涵也不一样。比如兵马俑历史博物馆,靠的是悠久的历史和大批出土的文物,人证与物证俱全,才能吸引国内外游客,让人感觉此行不枉。再次一点的景区,物证级别就低一点,文物价值也少一些,相应地影响力也减弱。到古镇、民俗村这样的景点,支撑其力度就更小,比如西安白鹿原民俗文化村依靠电视剧《白鹿原》出名,最终失败的悲剧给文旅景区打造以警醒。

短期内影视剧热度可蹭,长期更应潜心挖掘培育景区IP文化价值。近年来,因影视剧走红的文旅景区众多,比如随电视剧《人民的名义》走红的南京高淳的淳青茶园,因《一起来看流星雨》而火了的厦门大学、鼓浪屿等地,随电视剧《都挺好》为人所知的贡山岛。这些景区中,有些本来就是著名的旅游景点,而有些则是从影视改编到文旅项目的转化的结果,他们中比如乔家大院,随着电视剧《乔家大院》的逐渐过时,最终被摘下了5A牌照,退出历史舞台;他们中也有比如因《西游记》而闻名至今的花果山。短期内,这些意外走红的景区蹭影视剧热度受到游客追捧是必然,长期看,能否潜心挖掘养育影视作品留下的IP价值,是景区发展最终拉开差距的原因。“白鹿原”的核心文化内涵是什么,白鹿原民俗村的目标游客及景区定位如何都是需要运营者思考的,仅靠“贴标签”式的商业化套路难以服众。景区建设应做好长期发展定位后,再慎重投入。

传承与创新并举,疫情倒逼下景区应逐步走上智慧化管理道路。像故宫博物院、清华、北大、中国国家博物馆等著名历史景观和人文景点,由于单日游客众多,早已实现了实名制、限流制,同时还会根据景区自身维护建设情况选择关闭或者营业。“打铁还需自身硬”,疫情之下,各大景区景点更应利用好空档期进行整顿,实现已有系统升级更新,向走在前沿的景点看齐。其一是开启实名制线上门票销售和预约,这不仅能提高游客入园效率,且能降低景区人力成本,游客可溯可追对景区来说有利无害。其二,景区内的智慧监管、语音导览、排队预约、人流集聚信息等,将其建设成为景区的常态化智慧服务功能,有助于景区服务品质的提升。其三是智慧化平台带来的线下流量逐步转移到线上,平台可以结合大数据,推荐景区周边住宿、餐饮、交通等方面的预订,促进周边商品在线销售,并与周边景点联合售票,有助于景区获得更多的资金来源,实现一体化发展。

来源:文化大数据

分享到:
地址:北京市大兴区林校南路5号   邮编:102600
联系电话:010-69243250(办公室传真)   69268094(教务处)   69268437(科研处)
网站维护:中央文化和旅游管理干部学院信息中心   电话:010-69268476
官微二维码
学院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