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回顾】

南京将发放3.18亿元消费券
近日,南京打出促进消费“组合拳”,除更大力度放开城市服务业、鼓励机关干部带头消费外,又统筹资金向市民和困难群体发放消费券,通过政府引导与商家促销相结合,尽快形成现实购买力,推动服务业全面复苏。
消费券发放坚持合法合规、公平合理的原则,总额度3.18亿元,主要包括餐饮消费券、体育消费券、图书消费券、乡村旅游消费券、信息消费券、困难群众消费券、工会会员消费券等7大类。为体现差异化,消费券面值根据不同类型按每份100元或50元设定,其中,困难群众、工会会员、乡村旅游等3类消费券按照系统内有关要求发放,餐饮、体育、图书、信息等4类消费券采用多批次网上摇号方式面向全体市民公开发放。消费券采取电子券形式发放,尽量方便操作、降低成本,做到发放、领取、消费和兑现全程可追溯。具体发放办法将于近日公布,届时可通过“我的南京”APP进行线上登记、摇号。
(以上来源:扬子晚报,2020-03-14,责任编辑)
南京、宁波率先推出亿元消费券,其他地方或“因城施策”
近期有关振兴消费的呼声不绝于耳,令人欣慰的是,已有城市率先做出行动。3月13日,江苏省南京市和浙江省宁波市分别提出,将发放总额过亿元的消费券,释放居民消费潜力,推动服务业复苏。
据南京市政府新媒体平台“南京发布”称,消费券将以电子券形式发放,总额度3.18亿元,主要包括餐饮消费券、体育消费券、图书消费券、乡村旅游消费券、信息消费券、困难群众消费券、工会会员消费券等7大类。
南京市表示,为体现差异化,消费券面值根据不同类型按每份100元或50元设定,其中,困难群众、工会会员、乡村旅游等三类消费券按照系统内有关要求发放,餐饮、体育、图书、信息等四类消费券采用多批次网上摇号方式面向全体市民公开发放。
宁波市政府则在当天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当地各级政府将联合企业推出1亿元的文化和旅游惠民消费券,所有市民和游客可在指定平台上领取,在指定的景区、酒店、影剧院、书店等文化旅游场所凭消费券享受优惠折扣。此外,宁波还将推出健身消费券,由各场馆根据各自不同规模、容量,向市民发放,市民凭券可免费使用场馆场地设施健身。
提振消费在当下无疑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作为2020年开年的重磅“黑天鹅”事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给中国经济带来了不小的冲击,消费更是首当其冲。疫情防控期间,餐饮、住宿、旅游、体育健身等行业损失巨大。
比如,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今年1-2月,国内汽车销量同比下降42%,其中,2月汽车销量下跌近8成。另据中国旅游研究院测算,2020年一季度及全年,国内旅游人次同比将分别下降56%、15.5%,国内旅游收入同比分别减少69%、20.6%,全年减收1.18万亿元。
自2014年以来,消费已连续六年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第一拉动力。2019年,消费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7.8%,拉动经济增长3.5个百分点。消费的“哑火”必然会拖累经济增长。
为此,3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时就提到,要把复工复产与扩大内需结合起来,把被抑制、被冻结的消费释放出来,把在疫情防控中催生的新型消费、升级消费培育壮大起来,使实物消费和服务消费得到回补。
3月13日,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和工信部等23个部门联合印发《关于促进消费扩容提质加快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实施意见》,从优化市场供给、推进文旅消费、建设城乡融合消费网络、加快构建智能消费体系和提升居民消费能力五个方面推出19条举措,多措并举刺激国内消费。
“南京和宁波的行动说明当地政府在目前的经济环境下有强烈的刺激消费意识,期望以此给当地经济助力,这一点很值得肯定。”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总监严跃进对界面新闻表示,而且从公开信息来看,地方政府对于消费券使用的具体方向等都做了明确规定。
“这能使政策的执行更加精准和到位,让大家真切感受到购买商品和服务的优惠,”严跃进说,近期高层连续表态要刺激消费,预计后续会有更多城市出台类似政策。
消费券并非新鲜事物。2008—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时期,中国部分省市就推出过“消费券”鼓励居民消费。例如,杭州在2009年1月24日和3月17日两次向特定对象(主要为低保和困难家庭、企业退休职工、学生等)发放“消费券”,用于购买生活必需、家电、手机、旅游、文化、体育健身等产品。
此外,这一时期,中央政府还推出了大规模的“家电、汽车下乡”政策。官方数据显示,在实施“汽车下乡”政策的22个月(2009年3月至2010年12月)中,全国补贴下乡汽车、摩托车1791.47万辆,累计兑付资金265.67亿元。
这些政策取得了明显效果。在家电下乡政策的带动下,家电行业销售产值同比增速从2009年6月开始由负转正,2009年全年实现3%的增长。2009年,中国汽车销量达到1364万辆,比2008年增长46%,正是在这一年,中国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
尽管消费券是刺激消费回升的一大良方,但分析师指出,财政压力之下全面派发消费券不现实,政策可能要向特定地区、特定行业、特定人群倾斜。
苏宁金融研究院消费金融研究中心主任付一夫在接受界面新闻采访时表示,不能盲目地大规模发放消费券,而是要基于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落实,以防止财政压力进一步增加。同时,应加快推动企业复工复产,保证产能的恢复与产品的供给,以供给侧的复苏来配合需求侧的提振才能取得更佳效果。
严跃进也表示,消费券本身占用了政府财政,不同地方应根据自身的财政情况来“因城施策”。
此外,西南财经大学教授甘犁此前在界面新闻发表文章指出,政府发放的补贴应该聚焦于未能享受个税专项附加扣除政策红利,且年收入在6万元以下的群体,主要针对其教育、医疗、住房和赡养支出。政策实施需要的财力支持,中央政府可以通过发行国债的方式来解决。
(以上来源:界面新闻,2020-03-14,责任编辑)
南京、宁波等地发放消费券,其他城市跟不跟?
有雄厚经济基础的大城市,做起来后可以形成良性循环,促进经济发展。但中国600多个城市,有大量三四线城市、中小城市的财政压力很大,能不能做不知道。
“超3亿元消费券!发!”3月13日晚间,“南京发布”发布了这样一则消息。
当天下午,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等23个部门日前联合印发的《关于促进消费扩容提质加快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实施意见》(下称《意见》)公布,提出加快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进一步改善消费环境,发挥消费基础性作用,助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一系列意见。
《意见》明确,要持续提升居民消费能力,促进重点群体增收激发消费潜力,稳定和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
当前,各地对发挥消费的基础性作用高度重视,包括南京、宁波等地纷纷出台各种利好举措。
南京发放消费券
“南京发布”的消息称,近日,南京打出促进消费“组合拳”,除更大力度放开城市服务业、鼓励机关干部带头消费外,又统筹资金向市民和困难群体发放消费券,通过政府引导与商家促销相结合,尽快形成现实购买力,推动服务业全面复苏。
该消费券发放坚持合法合规、公平合理的原则,总额度3.18亿元,主要包括餐饮消费券、体育消费券、图书消费券、乡村旅游消费券、信息消费券、困难群众消费券、工会会员消费券等7大类。
为体现差异化,消费券面值根据不同类型按每份100元或50元设定,其中,困难群众、工会会员、乡村旅游等3类消费券按照系统内有关要求发放,餐饮、体育、图书、信息等4类消费券采用多批次网上摇号方式面向全体市民公开发放。消费券采取电子券形式发放,尽量方便操作、降低成本,做到发放、领取、消费和兑现全程可追溯。具体发放办法将于近日公布。
3月9日,江苏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张敬华在检查调研复工复产复业情况时,曾到秦淮区夫子庙景区的南京大排档品尝鸭血粉丝等小吃。调研期间,张敬华说,商贸、旅游、餐饮等服务业,既是经济增长的支撑,也是城市活力的体现。他重点提及,要把握好防疫和复业的平衡点,创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
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的专家均表示,发放消费券是疫情之后,提振消费的一种很好很有效的方式。
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研究员冯奎对第一财经分析,发放消费券,对于短期拉动消费有作用,尤其适用于类似于疫情等因素造成的消费“休眠”状态,消费券以发钱消费的方式,既是鼓励消费,也是强制消费,而且在短时间内汇聚消费行为,这些都可以使消费“启动”。
“这是一种短期内激活消费,为经济活动循环注入动力的一种办法。”冯奎说,在有限的时间内,它能发挥有限的重要作用。
广东省体制改革研究会执行会长彭澎对第一财经记者分析,发放消费券的做法很好。除此之外,他建议可以恢复五一黄金周、发旅游券等举措。
除了南京,还有一些地方也在积极发放类似的消费券。
3月13日,宁波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为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给生活生产与消费带来的影响,支持帮扶服务业企业共渡难关,释放居民消费潜力,实现消费恢复增长,宁波放大招了——开展提信心促消费十项行动。
其中,宁波市、区县(市)政府、企业将联合推出1亿元的文化和旅游惠民消费券,所有市民和游客可在指定平台上领取,在指定的景区、酒店、影剧院、书店等文化旅游场所凭消费券享受优惠折扣,享受更优质的文旅产品和服务。
此外,宁波还将推出健身消费券,由各场馆根据各自不同规模、容量,向市民发放健身消费券,市民凭券可免费使用场馆场地设施健身,有关具体方案正在研究制订之中。
3月12日,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杨建武在浙江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三十五场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浙江将推出总价达10亿元的文旅消费券和一亿元的文旅消费大红包。
在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一份在网上流传的方案提出,通过开发“吴江购”消费促进平台,基于社保账户的唯一性,导入个人信息、构建个人消费账户,向每个18岁以上的吴江居民个人账户发放总额500元的消费代金券,消费券在设置折扣率的前提下,有针对性、分阶段地支持餐饮、零售、旅游、文化娱乐、节庆等消费。
不过,第一财经记者从当地官方了解到,目前这还只是一份内部材料提出的设想。
中小城市或难跟进
“发放消费券,我觉得非常好。”厦门大学经济学系副教授丁长发对第一财经表示,但这也存在一些问题。南京、宁波是经济强市,财力雄厚,可以做这个事。“这些有雄厚经济基础的大城市,做起来后可以形成良性循环,促进经济发展。但中国600多个城市,有大量三四线城市、中小城市的财政压力很大,能不能做不知道。”
冯奎也认为,受制于财力,如三四线城市财政压力大,就比较难于操作。当然这些地方,国家或省级部门也可以发放一定消费券,起到同样的替代作用。
另一方面,消费券本身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冯奎说,消费券从设计上来讲,在额度、消费品种类会有一些限制性安排。因此,要注意如何使它的积极作用更大些。比如限时的时间更长些,消费范围更大些,对于消费券支持的对象更加精准点,重点支持较为困难的阶层。
“我所了解的情况来看,目前广州的很多写字楼、工厂的复工、返岗率已经很高了。” 主营保险和汽车后市场服务的广州鼎聚科技服务有限公司负责人张明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在大城市里,虽然返岗率已经很高,但现在大家的流动大多是“点对点”的方式,即从家到办公室的流动,而没有聚餐、走亲访友、约会、文娱活动等。因此目前返岗率比较低的主要是小微企业,尤其是受疫情冲击较大的餐饮、旅游、文娱、交通等行业企业。
实际上,目前餐饮、旅游等受疫情冲击最大的行业,也正是消费券明确的重点,也是各地要加大支持力度的重点。
(以上来源:第一财经,2020-03-14,责任编辑)
【数据分析】
在疫情余波尚未完结之时,我国前有对文旅产业房租、税收优惠、财政补贴,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等23个部门日前联合印发的《关于促进消费扩容提质加快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实施意见》,提出加快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进一步改善消费环境,发挥消费基础性作用,助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一系列意见。各城市纷纷响应,浙江、南京、河北等地宣布将向居民发放各种形式的消费券。其中,南京将发放3.8亿元消费券,浙江更是高达10亿,为我国文旅经济复苏打了一针强心剂。
消费券发放应公开透明,消费券设计应为百姓所需,消费券最终成功到达目标人群是重点。早在2009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南京就曾通过摇号方式,发放过总额2000万元的“南京乡村旅游消费券”,位于长江以南的鼓楼、玄武、秦淮等“老八区”市民较多收到南京市乡村游消费券,但应发放的5万份消费券中,最终还剩8900份没有人领取。是信息不对等导致部分消费券未能成功发放,还是景区对人们的吸引力不够,值得反思。而本次南京、浙江、河北等地发放的消费券,涉及书店、体育馆、景区、酒店等多类文化旅游场所,正是疫情过后相当一部分人群所需的文旅消费。此外,消费券发放的信息公布更应透明公开,增加宣传力度,让更多需要的百姓受惠,而不应局限在主城区,避免出现之前消费券无人领取的情况。
政府帮扶文旅企业共渡难关,消费券的有效性在于提振市场消费信心、刺激经济复苏。正常情况下,人们对于工会、社区发放的消费券有舍不得使用、囤积储蓄的倾向。而在疫情期间,人们是想外出消费而不敢外出消费。因此,即便消费券达到百姓手中,如果人们不消费,也是违背了消费券发放的初衷。而此次作为在疫情中恢复较快的城市之一,南京市通过领导干部带头,鼓励群众消费。比如3月10日,秦淮区倡议区领导周消费不低于100元,带头消费支持企业共渡难关;江苏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张敬华带头在大排档吃饭,鼓励消费复工复产。3月12日,南京市长韩立明牵头逛民营书店、买书的消息也登上了热搜。领导干部具有较强的号召力,其带头消费传递了生产生活步入正轨信号,不仅给企业以信心,也带动了百姓的消费热情,其他城市可酌情效仿。
来源:文化大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