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回顾】

在线娱乐持续火热 “宅消费”迎来新增长
疫情防控仍在持续,在很多人“宅着”的时光里,线上一片欢腾。被激活的“宅经济”释放了在线娱乐的上涨空间,游戏、视频等娱乐行业异常火爆。
宅经济带火在线娱乐
宅在家里,人们更愿意刷剧看电影,畅享在线影音娱乐。
“太无聊了,就下载一些视频,比到院线观看便宜多了。”宅在家里无聊,石家庄市民刘女士以付费视频“度日”。她告诉记者,今年春节,她在线看的电影数量都快赶上去年一整年的了。
媒体公开报道显示,相比疫情发生前,爱奇艺会员环比增长1079%,芒果TV会员、腾讯视频会员分别环比增长708%和319%。
这,或许与疫情期间大家不能进电影院有关,宅在家里看视频成了今年热门的娱乐消遣方式。
同样热门的娱乐方式还有手机游戏。
对于不少宅在家里的年轻人来说,点开手机游戏和朋友们一起“吃鸡”“开黑”,是这个春节假期的首选,天天爱消除、英雄联盟、QQ飞车,也都是满满的热度。
来自中证网的报道称,腾讯出品的《王者荣耀》在今年1月24日当天流水达到20亿元。此前,《王者荣耀》的单日最高流水纪录为2019年除夕夜的13亿元。
对此,资本市场不少人士认为,疫情之下催生的受众新需求对包括视频、游戏在内的线上娱乐行业将产生积极影响,“能够培育一大批用户,更能够接受线上业务,线上越来越重视。”
三川资本董事长方烈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受众需求对线上产业的促进作用是肯定的,但具体还要看背后的主体和产业的发展程度。他分析称,配送、游戏等近年来线上发展已经很成熟,等疫情过去大家还是要跑出去的,届时,线下消费将迎来报复性增长。
“宅消费”引爆娱乐装备销售
春节期间,看电影、玩游戏成为了“宅家”一族居家休闲娱乐的首选,与此相适应,以游戏机、投影仪为首的“娱乐装备”在春节档期间表现抢眼。
通过与2019年春节京东每日成交额比较不难发现,今年春节期间“宅消费”需求有大幅提升,其中,游戏设备的需求峰值为去年同期的254%。
“宅在家里,除了吃饭、睡觉,其余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游戏中度过的。”作为一名热衷养生的游戏爱好者,沧州市民张志鹏最近迷上了任天堂推出的一款新游戏,该游戏通过闯关形式实现锻炼身体的目的,以“宅家养生”的属性获得消费者热捧。
春节宅家期间,游戏机更是成为家庭娱乐、亲子互动的最佳选择之一,体感游戏、益智游戏、多人配合类游戏等让“宅家娱乐”不再单调。
数据显示,腊月三十至正月初六,京东平台上游戏机品类成交额同比增长超200%。
游戏之外,影视娱乐也是春节期间家庭休闲的主要形式。与以往全家人挤在一台电视机前观看不同,今年,不少家庭选择购买投影仪来开启“家庭影院”。家住邯郸市邯山区的赵振兴就是其中一个。
“全家人挤在一起虽然温馨,但观影效果却不够理想。”赵振兴告诉记者,有了投影仪,不仅可以满足家人轻松观影的需求,更能感受高清投影大屏、立体环绕音箱带来的影院级别的视听体验。
同样来自京东平台的比较数据显示,与2019年春节期间相比,投影机品类成交额同比增长166%,其中家用投影仪成交额同比增长超200%。
(以上来源:长城网,2020-02-18,责任编辑)
新宅娱乐方式掀热潮 在“云生活”里等待春暖花开
追剧、看电影、云健身、云旅游……
在“云生活”里等待春暖花开
疫情期间,大家宅在家里做什么?
社交网站上,有网友表示:“最近,我宅在家里的日常:追剧、看电影、看综艺、听歌。趁这宅在家足不出户的日子,把想补的‘课’都补上。”还有的表示“云健身、云娱乐忙不过来。”
可以说,在这段时间里,云娱乐、云学习、云运动、云休闲、云旅游构筑了网友的“云生活大赏”。如今,疫情尚未结束,让我们在“云生活”的日子里,等待春暖花开。
“云娱乐”,把想看的“课”都补上了
“很久没去电影院,我有点想它。”在这个春节档,看电影的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足不出户,也能看到最新贺岁档大片《囧妈》《肥龙过江》。两部影片成为春节档热门话题,观众看电影的需求则从线下转移到线上。有数据显示,2020年春节假期,优酷日活跃用户和用户时长创下了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以来的新高。而根据云合数据,全网长视频的有效播放量均大幅增长,与去年同期形成强烈对比,电影的日均有效播放较2019年提升了32%。
“宅在家里没事做,到后来就天天看电影,差不多一天一部,补上了很多以前没机会看的好片子。”还不能去电影院看电影的日子,有人则选择在家里多刷几部好片子。在视频网站的搜索排行榜中,《唐人街探案》《叶问4》《哪吒之魔童降世》《速度与激情:特别行动》《变相怪杰2》等热度都很高,小朋友们则选择《熊出没:原始时代》《冰雪奇缘》等作品。
除了电影,综艺和电视剧也是这段时间大家生活里的“合家欢”环节——据国家广播电视总局节目收视大数据系统(CVB)统计,近段时间电视剧日户均收视时长较去年12月份提升15%。
在这段时期,宅在家里的学生观众有的一直追《中国诗词大会》第五季,有的还把前面几季“补课”了。“今年我们宅在家里,尽情地品享了这场文化大餐。”而最新一期《经典咏流传》中,王珮瑜的磅礴念白加上廖昌永的美声,让观众感叹不已。
追剧的观众则有点“忙不过来”。有的热捧新剧《我在北京等你》《完美关系》《安家》,有的在“二刷”甚至“N刷”经典老剧。各视频网站上,《庆余年》《陈情令》《甄嬛传》《亲爱的,热爱的》《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爱情公寓》《芸汐传》等都在搜索排行榜前列。有观众表示:“这段时期,第N次刷了《伪装者》《琅琊榜》,这些剧真是百刷不厌。”“《甄嬛传》《知否》《延禧攻略》,然后是《庆余年》。最近刷的剧挺多的,而且二刷依然觉得很好看。”
创意“云生活”,抚慰那想放飞的心
除了传统的在线追剧、看综艺等“宅娱乐”外,不能出门的日子里,大伙还开发了不少颇具创意的“云生活”方式——云吃饭、云运动、云旅游、云蹦迪等,构成了“网友云生活大赏”。
“今天你健身了吗?”这个假期,不少人感叹“吃得多,动得少”,70后、80后热衷于把自家客厅变成运动场——“家里没有哑铃,就用凳子代替”“见不到健身教练,就去网上跟随奥运冠军直播体育课一起燃烧卡路里”。说到健身,90后可能更活跃,他们玩起“云蹦迪”。网络上,一场DJ打碟直播,顶峰时达到7.1万人同时在线。随后,“云蹦迪”吸引了更多年轻人的关注,“这是一种夜生活新模式吗?”
“宅”在家久了,大家都有一颗“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的心。如今还不能随便出门,在“云”上过过眼瘾也是极好的。有人选择“云旅游”,抚慰那颗想放飞的心。宅家观看景区“慢直播”的网友们,票选出了最想去的景点,安徽黄山、北京水长城、厦门鼓浪屿位居前三。此外,为了让游客即使在家也能移步换景,3000家景区的近7000条语音导览产品免费开放,让游客真正实现“云游”。还有观众则重温各种旅行类节目、聚焦风景的纪录片,“为下一次旅行做好准备”。
有人在“云旅游”期间还想要“涨知识”,他们用“云看展”的方式感受文化遗产的魅力。最近,各地博物馆景区推出线上云旅资源,而且不少博物馆都是VR全景模式,让观众有实地观看的感觉。其中,“全景故宫”颇受大家欢迎,“走进”养心殿、好好欣赏“文物库房”,实现“沉浸式欣赏”体验。
假期中,厨艺“云大赛”在社交网站进行得如火如荼,有网友戏称:“有时候我饿了,就翻一翻微信群和朋友圈,把图片保存下来,每天看一看,就当是一顿云大餐。”
因为疫情关系,购买了各种演出门票的观众最近都没有办法走进剧场,但他们可以通过“云观演”,接受艺术的熏陶。有观众表示,自己在国家大剧院“线上大剧院”营造的艺术氛围里流连忘返。据悉,“线上大剧院”实况演出排行榜中,最受欢迎的有比才《卡门》,大提琴双杰、威尔第《阿依达》,国家大剧院《骆驼祥子》和瓦格纳诞辰二百周年庆典等,“足不出户也可随时随地开启一段艺术之旅”。
虽然大多数演唱会暂停了,但也有音乐会搬到线上。从2月22日开始一直持续到28日的“草莓音乐节”,今年是“宅草莓”模式。数据显示,“宅草莓”首日上线近40分钟,观看人数就突破了100万。有观众表示:“尽管少了现场氛围,但我们不再需要长途跋涉,那些音乐人就能出现在手机上,‘出现’在我们的客厅里。”
如今,疫情尚未结束,“云生活”还在继续,不知还会有什么新的宅娱乐方式掀起热潮。大家一同在“云生活”的日子,等待春暖花开。
(以上来源:广州日报,2020-02-26,莫斯其格)
“宅经济”更火了 是短期现象还是新型商业模式?
办公在“云端”、买蔬菜瓜果用手机下单……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大多数人“宅”在家里,给餐饮、旅游等行业造成一定冲击,但与此同时,网络购物、餐饮外卖、生鲜配送、远程办公等“线上经济”或“宅经济”更火爆了,众多公司抢滩线上市场。
业内人士认为,异军突起的“宅经济”撑起了今年国内春节档消费的“半边天”,为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但更需要关注疫情可能对线上行业带来的长期影响。
网上“抢菜”,“云端”办公
前些天,离北京市民张女士家100多米的一家大型生活馆重新开业,里面蔬菜、瓜果、肉类、调料等生活用品一应俱全,但张女士还是选择“宅”在家里,需要的生活用品、生鲜都通过网络平台下单。
“主要是害怕人员聚集造成感染,另外网络平台也很方便。”张女士说,从事生鲜配送的网络平台不少,但价格适中、服务品质好的不多。“评价较好的网络平台卖菜时间不一样,为了‘抢菜’还要定好闹钟。”
记者近日在北京市一家大型超市看到,和以往店里热闹的气氛不同,如今寄存柜台反倒一片忙碌:超市工作人员根据网上订单将商品装好打包,不时有电商平台的配送员前来取货。
在位于北京市朝阳区朝阳路的盒马鲜生十里堡店,一袋袋菜品被整齐码放在一起,数十名配送员迅速将其放入配送箱,送往下单客户的小区门口。北京盒马总经理李卫平表示,受疫情影响,人们线上卖菜需求激增,远超盒马服务能力,为此盒马紧急调配人力,与其他企业临时“共享员工”。随着复工复产推进,“共享员工”陆续回到原来工作岗位,大量空缺岗位将出现。
盒马预计,今年全国盒马岗位人才需求将达3万。随后,苏宁、家乐福推出万人招聘计划,应对平台员工紧缺。
居家防疫期间,“万物皆可网购”已经成为趋势。除生鲜类产品大幅增长外,宠物生活、游戏设备和健身训练类的商品品类也颇受人们追捧。手游、直播、网购等以手机为基础的行业出现增长,新零售行业出现新的变化。此外,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有效运用于电子商务,促进网络3D购物、实体店自助结算、无人超市24小时营业等,能够更好满足人们的个性化消费需求。
随着全国各地复工,“云办公”“云会议”成为新时尚。“现在我都习惯在家办公了。”每天上午9时,在北京一家企业办公的王俊都会通过在线办公软件“钉钉”阅读同事共享的文档。遇到需要讨论的问题,他们还发起会议直播。很多企业运用共享文档,让员工线上填报健康状况、订餐信息等,提高了工作效率。为支持企业复工复产,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专门发布通知,支持电信运营企业为中小企业免费提供6个月以上云视频会议等云上办公服务,鼓励信息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为企业提供集成式信息化解决方案,并支持培育电子商务、线上咨询、无人配送、大健康等新业态新模式。
“‘宅经济’是疫情冲击下的产物。”大成基金副总经理兼首席经济学家姚余栋认为,在“宅经济”火爆的同时,更应该关注疫情对相关行业带来的长期影响,比如新的商业模式和消费习惯的改变。
后续运营能力是关键
2003年SARS防疫期间,阿里、京东等电子商务成长壮大,并逐渐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人们的“宅生活”培养和强化了“宅经济”的消费习惯,生鲜配送等“宅经济”或将迎来新的“风口”。
各级政府部门、行业组织近期陆续出台针对性的扶持政策。科技部火炬中心2月6日出台的10项“暖企”措施中提出,鼓励相关部门对科技型中小企业适当减免办公承租、实验、科研和生产用房的租金。成都新经济企业俱乐部日前发布首批《成都新经济企业疫情防控能力清单》,遴选了居家休闲、居家娱乐、居家办公、居家学习等一批适用于抗击疫情背景下各类场景的产品和服务。
然而,疫情结束后,“宅经济”如何避免“昙花一现”?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
比如,一些顾客在体验网上买菜后表示,很多平台目前存在界面设计不符合顾客购买习惯、配送商品和下单菜品不符、质量不佳等问题。
业内人士认为,当前生鲜配送的火爆,跟防疫期间很多餐饮店暂停门店运营有关。疫情结束后,生鲜电商如何留住用户、增加“黏性”,能否真正拥抱行业的“春天”,考验着平台后续的运营能力。
(以上来源:人民日报,2020-02-28,责任编辑)
【数据分析】
2020年的春节注定让人难忘。全国十几亿群众减少出行、不聚会、宅在家中为战“疫”做贡献,“宅经济”迅速崛起,成为疫情影响下的新型文旅消费模式,并呈现出新的发展特点。
在线文娱产业受热捧,呼唤更多原创精品内容生产。随着5G技术的高速发展,对于成年人来说,宅在家里最多的文娱方式就是看剧、玩直播、阅读电子书。从年前热捧的《精英律师》、《爱情公寓5》到年后开播的《完美关系》、《我在北京等你》、《安家》等,还有因“剧荒”“二刷”甚至“N刷”经典老剧,“网友”们从演员的服装道具、剧中的配音配乐到演员的人物表情、人设敲定,无一不“细细考量”、“一针见血”地评价,这一方面考验着国产剧的内容质量,也呼唤更多精品原创内容的生产。同样的还有直播内容和网络电子书籍,“速食”类的文化传播内容会很快地被消费、抛弃,只有值得揣摩推敲的经典才能历久弥新。
手游游戏类设备需求增多,对在线游戏开发提出更高要求。“宅”在一定意义上经常与“打游戏”挂钩。2020年春节游戏设备的需求峰值为去年同期的254%。其中,26-35岁人群超越去年的16-25岁人群,成为游戏与游戏设备的购买主力,越来越多的青年人在“宅”文化的影响下,加入游戏消费大军。此外,除了传统麻将、斗地主等传统手游,面对用户不断变化的需求,一批新的手游在微信、抖音等社交、短视频平台推广,比如由小说改编的《后宫婉茹传》、《遇见逆水寒》等宫廷类、恋爱类游戏应时而生,满足了不断增加的年轻用户群体的游戏需求,也对手游开发提出了更多的期待。
在线授课和在线办公并举,学习与复工复产两不误。疫情期间,“延期开学,如期开课”对全国教师队伍是一大挑战。从站着上课到可以坐着上课、从面对鲜活的学生动态反馈到面对冷冰冰的机器键盘、从直播授课到录播讲课的选择等,无一不打破了传统的教育方式,面对变革,老师们只有不断摸索、才能与时俱进,更好地传播知识与精神。而对于上班族来说,随着全国各地复工,“云办公”、“云会议”成为新时尚,线上办公如何提高工作效率,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是目前亟待解决的。一些文旅企业则通过“互联网+”的模式,直播讲解、直播“带货”,为复工复产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来源:文化大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