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
疫情期间,不少文化馆推出艺术慕课。点击艺术慕课,却是或长或短的艺术教学视频。
仅仅分享艺术教学视频,就是艺术慕课吗?
关于文化馆的艺术慕课,我们是否存在着认识上的误区?
在线上开展艺术慕课教学,文化馆特有的优势是什么?
什么才是文化馆艺术慕课正确的打开方式?
02
艺术慕课的正确打开方式,首先要从慕课的概念说起。
什么叫慕课?慕课(MOOC),英文直译“大规模开放的在线课程(MassiveOpenOnlineCourse)”,是互联网时代教学的一种模式。它通过互联网平台,将教育资源、学习管理、学习评价等结合起来的课程开发模式。慕课将分布在世界各地的教学资源和学习者,通过慕课平台进行网络教学、学习讨论、学习评价,以互联网促进资源共享与教育的均等化。
因互联网而兴的慕课,从2008年出现以来,给全世界的学习者带来惊喜。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可以借助互联网慕课,参与在线学习、参与论坛讨论。最为壮观的是2011年秋天,世界各地160000人注册了斯坦福大学的免费课程《人工智能导论》,进行在线学习,引起巨大的反响。国内外一些著名大学推出慕课,满腔热情拥抱这一新的教育方式。
艺术慕课是艺术领域的开放性在线教学课程,学习分享各艺术门类的艺术知识、创作表演技能、作品鉴赏、艺术史知识等,通过系统性的学习分享和评价过程,让学习者掌握艺术方面的知识或技能。
艺术慕课是艺术教学过程,包括教学视频分享、学习讨论、教学评价等一系列过程,制作、发布艺术教学视频,只是艺术慕课的基础性工作,网络教学过程才是艺术慕课中最为重要的环节。
仅仅在网上分享慕课视频,就冠之以艺术慕课,说明我们对慕课的认识,还存在着误区。
03
文化馆为什么要尝试艺术慕课?
几年前,国家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专家委员会首席专家、北京大学李国新教授提出文化馆在全民艺术普及中,应大力推进艺术慕课教学。
但很多人并没有认识到艺术慕课的重要性,近些年全国各地文化馆艺术慕课开展情况的差强人意,似乎印证了这一点。
文化馆最大的服务优势,就在于拥有一大批文艺人才,把人才资源优势、数字资源优势与移动互联网有机结合,开展艺术慕课教学,就能让公众足不出户享受到线上的艺术教学,宅在家里系统地学习艺术。
文化馆开展艺术慕课,是移动互联网时代艺术普及的新形式,有利于公众共享公共文化发展成果,有利于丰富公众精神文化生活,有利于促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有利于提升文化馆现代服务效能。
具有现代服务意识的文化馆,近年来开始了全民艺术普及慕课的探索。广州市文化馆、东莞市文化馆、苏州市公共文化中心、成都市文化馆等用心策划、精心制作艺术慕课教学视频。我在苏州的一次论证会上,见到这些文化馆的慕课教学视频,知识点面清晰,教学直观生动,讲课教师专业,后期制作精良,让人一见就喜欢,为文化馆艺术慕课的探索实践,开了一个好头。
04
艺术慕课教学在文化馆全民艺术普及中的适用性,是由慕课的特点决定的。
慕课的特点之一,是基于互联网的开放性。互联网的特点就是开放、共享,让人们便捷地获取信息。文化馆的全民艺术普及,是面向公众开展无差别的文化服务,通过移动互联网向公众开展艺术慕课,让人们在线上参与艺术培训学习。慕课的出现,为文化馆开展线上艺术培训提供了新的教学方式。
慕课的特点之二,是服务目的的公益性。慕课的出现,旨在促进教育资源特别是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消除教育资源分布的不均衡,以互联网推动教育的均等化。文化馆全民艺术普及同样具有鲜明的公益性特点,旨在为公众提供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权益。文化馆艺术慕课应时而生,不论是生活在城市还是乡村,只要能上网,人们一样可以享受公益文化服务。
慕课的特点之三,是教学过程的互动性。慕课实施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设置问答题,布置作业,如果没有完成作业,就不能进入下一段学习。慕课教学中,后台开设论坛,参与慕课学习者可以进行讨论、分享。文化馆全民艺术普及中,少不了专业老师与培训对象之间的教学互动。文化馆开展艺术慕课,有利于人们在线上进行即时的互动与反馈,专业人员对提交的作业,及时进行针对性地指导,学员之间也可以在线上交流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慕课的特点之四,是教学内容的系统性。慕课的教学内容具体体系化特点,通过一个月乃至半年或者更长的时间,系统地进行某门课程的在线教学。文化馆开展艺术慕课教学,每个视频分享一个或者几个知识点,整个课程具有系统性,有利于人们通过艺术慕课教学,系统地掌握艺术知识或技能。
慕课的特点之五,是教学视频的精短性。慕课教学中,通常由一系列短视频进行知识或技能的分享,在10—20分钟的短视频中,分享课程的一个或者数个知识点,然后进入学员交流讨论等环节。在艺术慕课教学中,短视频便于人们利用碎片化的时间,进行艺术学习。与传统的艺术培训教学比较,10多分钟的短视频教学,更容易让学员集中注意力,参与艺术慕课的学习,提高艺术培训效果。
文化馆在全民艺术普及中,利用移动互联网推出艺术慕课,是顺势而为。
05
艺术慕课的正确打开方式,究竟应该怎样?
我们先来看广东省惠州市文化馆的艺术慕课教学案例,也许有助于加深对慕课教学的认识,有助于了解艺术慕课正确的打开方式。
惠州市文化馆在2020年疫情期间,在公众号开设“趣学慕课”专栏,内容有“线描创意”、“成人非洲鼓”、“零基础学油画”、“瑜伽课堂”等多个课程。以“手机摄影基础”慕课教学为例,共有14节课,每个视频在10多分钟。在微信公众号上发布信息,学员扫码进入学习群,按照慕课教学进度,每两天一节课,固定时间进行线上教学,一个月完成课程。
我扫码进入群里,一段时间下来,感觉挺好的。惠州市文化馆艺术慕课教学概括起来有几个亮点:
一是慕课视频品质化。慕课视频是与东莞市文化馆共享的数字资源,讲课专家是东莞市文化馆摄影专业人员。无论是前期老师的讲解分享,还是后期的视频编辑制作,都十分专业、用心。高品质的教学视频,为艺术慕课的付诸实施,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二是进群学员大众化。在公众号发出信息后,扫码进群的学员挺踊跃。人们还在朋友圈转发艺术慕课信息,让更多的公众参与慕课学习。第一期在学习群里的学员有450名。线上慕课教学,人们不受城乡地域的限制,自主上网参与文化馆艺术慕课学习。
三是艺术辅导动态化。惠州市文化馆安排一名馆里老师担任学习群的班主任,进行艺术慕课教学管理;同时安排了市和县区文化馆的三位摄影专业人员,在学习群里进行及时的互动交流。学员们学习积极性很高,利用所学知识进行手机摄影练习,根据老师要求上传作品,文化馆的三位老师及时进行指点辅导。
四是慕课教学最优化。与文化馆线下艺术培训比较,线上的慕课教学最经济,又具有高效率。通过慕课视频学习,按规定上交作业,文化馆专业老师进行指导批改。更有意义的是,学习群里的互动交流,常态化的辅导,显著提高了艺术慕课的教学效果。虽然才上了几堂课,有些悟性高的学员拍的照片已经有模有样了。

06
惠州市文化馆的艺术慕课体现了慕课的特点,体现了艺术慕课教学的全过程,从培训结果反馈来说更富有实效。
首先是双向互动,有利于提高艺术培训质量。仅仅在网络上发布艺术教学视频,让公众进行学习分享,那是单向的,类似以往的电视大学教学。艺术慕课的教学过程,十分重视文化馆专业老师与学员之间的交流分享,即时互动,针对学员的问题答疑解惑,为学员的作品进行个性化指导。双向互动,有助于促进激发学员学习兴趣,提升艺术辅导质量,艺术慕课的成效也更值得期待。
其次是满足社交需求,有利于提高社群凝聚力。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大家志趣相投,有共同兴趣爱好,在文化馆的艺术慕课学习群里,找到了艺术学习之路上的同行人,一起交流艺术学习的心得,分享自己的作品,精神生活一下子变得充实。文化馆艺术慕课学习,既满足了学员们艺术学习的需求,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他们社交的需要,保证了文化社群的稳定性。
再次是可持续发展,有利于孵化优秀文艺团队。大学慕课的教学任务完成,就意味着慕课学习的结束。与大学慕课不同,文化馆艺术慕课结束,只是一个阶段艺术教学的结束,后续社群运行的开始。因为有着共同的文艺爱好,具有发展活力的慕课学习群,在文化馆专业老师的引领下,将线上的艺术慕课教学,与线下的采风创作、优秀作品分享等有机结合起来,把因艺术慕课而建立的文化社群逐渐孵化成群众文艺团队,甚至努力打造成群众文艺团队品牌。
文化馆艺术慕课的正确打开方式,应该是怎样的?惠州市文化馆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示范。

07
文化馆艺术慕课,既可以像国内外慕课网站那样,在后台设置学员交流平台、个人学习记录等,当前更应该利用微信群进行学习交流、艺术辅导;既可以制作精彩的艺术慕课视频,也可以运用新媒体平台进行网络教学直播。
从整体上说,文化馆不缺专业老师,也不缺数字文化资源。如果从现在起,各地文化馆开始普遍重视艺术慕课建设,利用艺术慕课形式,在新媒体平台开展常态化的在线艺术辅导,我们将看到移动互联网时代文化馆数字文化服务的新天地。
王全吉:中国文化馆协会副理事长,中国文化馆协会理论研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浙江省文化和旅游智库专家,浙江省文化馆首席专家。主编文化和旅游部全国基层文化队伍培训教材之《文化馆(站)服务与管理》等书,参与《文化馆(站)业务工作培训指导纲要》编写,出版的课题成果有《浙江省公共文化服务创新研究》、《浙江新农村文化报告——来自118个行政村农民生活的田野调查》等著作。
原创王全吉文化馆那些事儿昨天
来源:文化大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