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治理>>“彩云服务”让读者成为图书馆的“主人”
2015年04月07日
“彩云服务”让读者成为图书馆的“主人”
“彩云服务”让读者成为图书馆的“主人”

内蒙古图书馆推彩云服务:你看书,我买单

近日,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读者柴恭雯碰上一件稀罕事。她听说自己喜爱的作家六六刚出了一本新书《六个脚印,走着瞧》,就在周末来到位于中山西路的新华书店图书大厦准备买一本。但是,当她捧着崭新的图书来到收款处准备交钱时,营业员对她说:“请稍等一下,我查一查,也许这本书你不用买,可以借。”柴恭雯一头雾水地看着营业员在计算机上点了几下,告诉她“只要有内蒙古图书馆的借书证,你现在就可以把书带回家,这本书就算是图书馆借给你的,到期你还给图书馆就行了。”柴恭雯得知,这是内蒙古图书馆新近推出的“彩云服务”——“我阅读,你买单,我的图书馆,我做主”。柴恭雯立刻去内蒙古图书馆办了证。

1月29日,记者来到呼和浩特市新华书店图书大厦实地暗访。短短十几分钟就有5位读者使用“彩云服务”借到了书,绝大多数图书都是2014年10月至12月刚刚出版的新书。读者宋雪峰打算去天津旅游,买(借)了一本《美丽天津》,她说平时每月读五六本书,基本靠自己买。“我有借书证,但是图书馆里的书要么太旧,要么热门的都被人借走了,想看新书就得去书店自己买。现在这个服务真是太好了,又省钱,又能看新书。”宋雪峰说。

内蒙古图书馆馆长李晓秋说,从2014年5月启动“彩云服务”以来,全市共有3家国有书店和他们建立了合作关系。现在,读者在这三家书店只需拿读者证就可采购借阅。读者选好书后在书店柜台刷读者证、输入密码,就算为图书馆采购了图书。书店工作人员对所购图书盖上图书馆的章,贴上条码和防盗磁条,通过光笔扫描转换后,系统自动将图书编目信息上传到图书馆的书目数据库,完成图书的图书馆编目业务操作。读者即可将图书带走阅读。在所借图书到期之前,读者通过图书馆自助还书机即可还书。读者还书后系统会自动提示图书馆工作人员进行图书入馆编目并最终入藏流通。每个月,内蒙古图书馆会和书店结一次账。

“金点子”是这样诞生的

李晓秋说,之所以想到这个点子,是因为不断接到读者的抱怨,说他们借不到新书、热门书。特别是2012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来馆借阅莫言作品的读者激增,但馆藏就那么几本,根本满足不了需求。“天天打电话来问,实在不行,那就让读者自己买吧。”李晓秋说,2014年4月内蒙古图书馆在世界读书日前后举办了图书销售月活动,让十几家书店到图书馆里卖书。“读者觉得挺好,方便嘛,但书店不愿意,每次卖不完还得把书拉回去,运费也受不了啊。”一位书店经理说:“李馆长,我来这儿卖书就是给您捧个场,我不能天天在图书馆卖书。”李晓秋咬咬牙,一狠心说:“卖不完,图书馆就都买了。”

在花了10万元把剩书买下来后,李晓秋突然回过味儿了。“反正都是我掏钱,为什么不让读者自己挑书,我来买单呢?”

一番调研后发现技术上完全没问题。“关键是要实现书店销售数据和图书馆馆藏书目数据、读者信息数据对接。”内蒙古图书馆计算机网络部主任张树杰说,“互联网是一切的基础,特别是通过云平台和大数据技术,在书店就能知道图书馆有没有这本书,有几个副本。”张树杰带领几位年轻人自主研发了一套《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读者、书店、图书馆集“借、采、藏”一体化服务管理平台》,在给书店安装培训以后,效果立刻显现出来。

内蒙古新华书店图书大厦在内蒙古图书馆里有一家小书店,在安装了这套系统后,每天都能卖出去七八十本书,销售额稳定在每天3000元左右。营业员杨艳英说,90%以上的读者在得知可以免费买书后都选择了“彩云服务”。

内蒙古新华书店成立于上世纪50年代初,中山西路的图书大厦至今仍是内蒙古地区规模最大的实体书店。但在网络书店的冲击下,近些年日子并不好过,原本三层的书店逐渐缩减到一层,现在一楼二楼是家电卖场。书店经理高瑞梅对记者说,“彩云服务”对实体书店是个有力的支持,带来了一个稳定的客户群。从2014年5月至12月,图书大厦通过“彩云服务”共计销售图书40多万元。在得知内蒙古新华书店上了这套系统的效果后,其他书店也纷纷要求加入。“以前是我求着他们,现在是他们求着我。”李晓秋笑着说。

而受益最大的是读者。内蒙古工业大学计算机专业大四学生李洋对记者说,计算机图书更新速度快、价格贵,如果想多学一些最新技术,就要自己去买书,是挺大的一笔开销。2014年苹果公司推出了最新编程语言Swift,他去图书馆里查过,没找到,后来在新华书店通过“彩云服务”借到了。“那本《Swift编程语言》要90多块钱,我就省下来了。”刘洋说,“以往是图书馆有什么书,你就看什么书,没有就没得看;现在是我想看什么就自己去选,确实挺新鲜的。”

高瑞梅说,“彩云服务”给书店带来了图书馆的读者,给图书馆带来了书店的顾客(指没证的顾客去图书馆办证),给读者创造了便利,为社会营造了全民阅读的条件,一举四赢。

奇迹:新书流通率100%

读者想看爱看的书图书馆没有或太少,图书馆采购的书读者又往往不爱看。这样的供需不对称是中国各级各类图书馆普遍存在的矛盾。读者需求日趋呈现出个性化、多元化、随机化,而图书馆提供的图书多是依赖采购馆员主观判断,无法精准把握读者需求,造成资金浪费、空间占用,读者拒借率不断上涨,图书馆服务效能不高。

记者从文化部获得的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全国公共图书馆图书流通率约为40%。而内蒙古图书馆的图书流通率为20%多一点。也就是说,全国有近六成、内蒙古有近八成的图书一进入图书馆就变成了“死书”,没人借阅。

“彩云服务对图书馆的一个最大贡献就是大大提升了图书流通率,新书流通率甚至达到了100%,这在世界图书馆界都算得上是个奇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大学教授李国新在实地考察后对记者说。

李国新说,全世界图书馆的服务模式都是依照采、编、藏、借的流程来的,一本新书从采购到最终被读者借阅至少要两个月时间;而“彩云服务”使处于最末端的读者一下子被提到了最前端,成为图书采购的决策者,这是颠覆性的创新。“我们这几年反复说公共文化服务的中国道路、中国模式、中国经验。这就是其中之一,是在效能上的创新。”李国新说。

李晓秋说:“彩云服务如果全面铺开,所有的书店都是我图书馆的书库,我就没必要再继续建图书馆大楼了,省下的钱都可以用来买书。”

不过,内蒙古图书馆每年的购书经费是800万元,目前还要拿其中的40%用于保证基本馆藏,只有60%即480万元能用于“彩云服务”,所以对于书店的合作申请,李晓秋只能抱歉地说“再等等”“我也害怕一旦布点太多,读者把我买破产了。”

展望未来,张树杰非常有信心。他说,现在还只是第一期,今后还要开发彩云服务图书借阅的手机客户端,一个读者读完了,可以推荐给另一个读者,两个人只要用手机扫一下就完成了图书的转借,全过程图书馆都可以在后台监控。

“书就是用来读的,根本没必要非要还回图书馆,就让书一直在外面流通。也许一年后书都烂了,书读烂了才好呢,读烂了我们再进一本就是了。”李晓秋说。

(以上来源:人民网,内容略有删减)

彩云服务平台让读者成为内蒙古图书馆的建设者和主人

内蒙古图书馆自2014年9月24日开始闭馆进行改造,在闭馆103天后 ,于2015年1月5日重新面向读者开放,不仅为读者创造了更加舒适的环境,还增加了很多自助服务。日前,呼和浩特晚报记者来到升级改造后的内蒙古图书馆,体验了自助办证、自助借还书的流程。

1月12日上午,记者来到内蒙古图书馆。看到二楼大厅西侧有三台自助办证机,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不断有读者前来办证。工作人员称,自助办证机能够通过读入第二代身份证信息快速办理读者证,使用自助办证机需携带本人第二代身份证和面值100元(押金)的人民币方可办理。市民李女士说,“去年给女儿办理读者证时,详详细细地填了一张表,现在我想给自己再办一张,程序比去年简便多了,不到一分钟的时间就完成办理。”说话间李女士便完成了办证。

在拿到读者证后记者又来到读者书目公共查询系统,查询所借书籍的位置,查询结果显示要借的书籍《水浒——一千零一回之血仍未冷》的位置在汉文(1)13排A面3架1层,显示借出1册,待借2册。随后,记者便前往三楼寻找汉文(1)借阅室,在13排A面3架1层找到了要借的书籍《水浒——一千零一回之血仍未冷》。工作人员称,以前图书馆没有这项服务,读者需要什么书籍只能自己走进阅览室来寻找,现在通过这个自助查询系统能清楚地查到所借书籍的具体位置。借还书也可以通过自助完成。使用自助机在主界面点击“借书”,将读者证放置感应区,输入读者证密码,选择借阅数量,将借阅图书全部放置感应区核对数量,点击“确认借阅”,就可以借阅成功了。还书时,在主界面点击“还书”,所还图书全部放置感应区,核对数量并点击“确认归还”,归还成功便可打印凭条。工作人员表示,之所以能实现这种便捷的借书流程是因为内蒙古图书馆使用了RFID(无线射频技术)。

“这次内蒙古图书馆改造后最大的亮点就是有了彩云服务平台,‘我阅读,你买单,我的图书馆,我做主’。就是指凡持有内蒙古图书馆读者证的读者,根据内蒙古图书馆藏书规则,购书范围、借阅制度等标准,可在内蒙古新华书店任意挑选所需图书,选定图书在书店直接办理借阅手续,在借阅期内将图书归还到内蒙古图书馆,所购(借)图书直接成为内蒙古图书馆藏书。”内蒙古图书馆副馆长贾凡告诉记者,彩云服务平台实现了读者第一时间借到新书,图书馆藏书建设由读者做主,解决了读者借阅新书难的问题,真正让读者成为图书馆的建设者和主人。

贾副馆长称,这一平台的改造应该是很受读者欢迎的,因为曾经有很多读者反映在图书馆内借不到想要的新书,而在新华书店虽然找到了需要的图书,但是由于价格昂贵不适宜购买,另外有时候只是做查阅使用,这一平台的应用也减少了很多读者在新华书店内一待就是一天看书的情形,把需要的图书借回家看,而且还不需要花钱买。今后还有可能实现全国通用,如果读者在外地的书店看中了哪本图书,使用同样的方法也可以将图书带回家,然后在借期内将图书还至内蒙古图书馆即可。

在内蒙古图书馆的三楼有近10个小房间,里面摆有沙发和电脑。贾副馆长告诉记者,这10个小房间是提供预约服务的,这个改造也是之前没有的,10个小房间主要是根据读者合理要求提供相应的预约服务,每次可以免费使用两个小时,在准备工作结束后马上就可以向读者开放了。“这是库客数字留声机,当有人走近这个感应区,便可根据流程操作听音乐或者朗诵,这主要是用于读者放松时使用。”工作人员介绍道。“改造后的内蒙古图书馆有报纸、期刊等电子阅览室,汉文图书借阅室有三个,蒙文书刊借阅室、工具书阅览室、民族文献阅览室、古籍书库,还有正在建设的数字化服务体验中心。”

贾副馆长表示,内蒙古图书馆在这103天的闭馆改造中主要进行了内部改造和外部改造,其中内部改造主要有系统升级、RFID改造、元数据和民国文献数字化加工。外部改造包括少儿馆改造、地下车库建设、广外综合服务设施和古籍库改造。

(以上来源:呼和浩特晚报,内容略有删减)

【数据分析】

“彩云服务——我阅读你买单,我的图书馆我做主”,内蒙古图书馆推出的这个项目,被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家委员会专家认为是在国内外公共图书馆服务领域首创的重大创新项目,具有示范意义和推广价值。

内蒙古自治区图书馆是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厅的直属二级单位,是全区最重要的公益性文化服务窗口,承担着全区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职能。2014年5月,为了充分满足广大读者的借阅需求,将“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宗旨和公益服务的原则落到实处,内蒙古图书馆实施了“彩云服务——我阅读你买单我的图书馆我做主”的读者创新服务,首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读者、书店、图书馆集“借、采、藏”为一体的服务管理平台。凡持有内蒙古图书馆读者证的读者,根据内蒙古图书馆确定馆藏书发展政策、购书范围、借阅制度等参考标准,可在内蒙古新华书店任意挑选需求文献,选定后在新华书店直接办理借阅手续,书店将读者的借阅记录导入内蒙古图书馆自动化借阅服务系统。通常的概念里,书店以卖书为主,图书馆以借阅为主,而将二者相结合,把书店作为图书馆外借服务的延伸,在图书馆领域还是首次。

通过与各出版发行机构搭建的云平台,将图书馆和所有出版发行机构的资源与服务集成整合,不仅可以扩充资源总数,而且可以提供联合编目、资源共享、图书外借等一系列基于动态数据的云服务,让图书馆和各出版发行机构成为“云图书馆”的服务终端,读者可以在任何地方的任一书店直接下单借书,如此一来,不仅极大地满足了广大读者的需求,同时也促进了机构间的互惠互利和资源的共建共享。而且,图书馆还会引导读者将家里闲置的书捐赠到图书馆,盘活社会闲置图书资源。

“彩云服务计划”的模式颠覆了过去图书馆传统的资源建设与服务流程,把读者从传统服务模式末位前置到最前位,让读者直接参与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建设,克服了传统荐书受限于少数采购馆员个人观点的弊端,节约了图书馆的成本,缩短了读者的等待时间。

表面看来,内蒙古图书馆是借助互联网技术拓展了服务空间、提升了服务效能,但继续深入下去就会发现,这一切来源于“是不是真想为老百姓做点事”。

办法都是人想出来的。图书流通率低是长期困扰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的问题,但为什么这么多年就一直没办法解决?是技术条件不具备吗?互联网在公共文化服务领域普及多年,公共电子阅览室几乎成了标配。所以技术不是问题,问题出在理念上。

我们常说,人民群众既是公共文化服务的主体也是公共文化服务的主人。但在实际工作中,如何把人民的这一主人翁地位落到实处却在考验着主政者的智慧。一切以读者的需求为本,把读者的自主权、选择权通过技术手段落到实处,一个小小的改变,带来的是图书馆服务效能的巨大提升。群众的事再小也是大事,把小事做到家就能成就大事业。

来源:文化大数据

分享到:
地址:北京市大兴区林校南路5号   邮编:102600
联系电话:010-69243250(办公室传真)   69268094(教务处)   69268437(科研处)
网站维护:中央文化和旅游管理干部学院信息中心   电话:010-69268476
官微二维码
学院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