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回顾】

《百度国潮骄傲大数据》见证十年国牌崛起
近来,故宫、大白兔等中国品牌文化IP大受欢迎,国内不少市场都随之刮起“国潮风”,如今更具潮流气质的国潮消费也正在成为全新的消费升级动能。就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百度与人民网研究院联合发布了《百度国潮骄傲大数据》报告,在唤起国庆期间国人民族自豪感的同时,也为当下正热的“国风营销”提供了洞察范本。
据悉,《百度国潮骄傲大数据》以百度大数据能力为基础产生,并以大数据报告的形式予以呈现。内容涵盖了自2009到2019年10年间中国品牌的市场占比、趋势变化、品牌关注度等,并通过中国品牌在竞争力、影响力、增长力、话题性以及细分人群关注等多维度,折射出10年来中国品牌经济、国人国潮消费的演变历程。
百度大数据显示,在十年间,中国品牌的关注度占比由38%增长到70%。具体到行业而言,电子、文娱、服装、汽车、化妆品、食品等六大行业均呈现出了对中国品牌关注度的稳定增长。其中,电子行业不仅始终呈现领跑态势,还在十年间呈现出了37%的增长;而文娱领域则从颓势迎头赶上,呈现出36%的增长态势。
从百度搜索特征和媒体指数综合分析诞生的“国牌标签”来看,在六大行业均出现了从“代工”“三无”“收购”到“出海”“自主研发”“核心科技”等质的转变,品牌技术、质量、设计、社会价值等方面收获了飞跃发展。而国人对中国品牌的认可度、追求度在十年间呈现出了颠覆性的转变,这也为中国品牌向“国潮”转化提供了基础。
与此同时,中国品牌搜索图谱还显示出了中国企业的发展潮流和方向。十年前,用户在百度搜索的核心更多在于餐饮、工业企业等,而近年来,更多民营企业、创新企业脱颖而出并迅速发展,引领了“中国智造”的核心潮流。而用户的搜索内容则更多是用户自身需求的展现,从十年前的传统消费到当下更多侧重文娱、电子产品的消费,产业的技术化发展、国人文娱消费升级的势头已清晰显现。
渗透进生活诸领域国潮全面占领国人内心
《百度国潮骄傲大数据》显示,在“最火”中国品牌中,大白兔、王老吉、故宫、《流浪地球》名列餐饮、饮品、旅游、娱乐四个领域。可见,在继续实力演绎舌尖上中国的同时,宫廷文化的传统也开始实现由古而今的沿袭,而以《流浪地球》为代表的文娱作品,不仅代表了国潮消费,同时也在科幻电影领域真正实现了“国潮骄傲”。
此外,波司登、吉利、华为和自然堂则在服装、汽车、数码、化妆品品类中榜上有名。其中,波司登已经作为一种中国的品牌符号走向世界,而在汽车、数码、化妆品这些曾经一致向“外”看的行业领域,国人的视线开始随着国内企业的技术升级、自主创新而产生了“回归效应”。
最后,从基于百度搜索用户画像分析来看,在10年间20-29岁的年轻人对中国品牌的关注度增长最高,这与年轻人对潮流的接受度更高的特点表现一致;在地域上,广东、山东和河北的用户在全国范围内对国产品牌最为关注;而一致认为最懂“吃”的广东人,在国潮追求的前三位却是电子、文娱和服装三个领域。
以上内容来自:人民网2019年9月23日,夏晓伦(有删减)
从过时到真香国潮成新宠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国货都难逃性能落后、外观中庸、山寨横行的“标签”,当时的“潮”都是舶来品,比如汉堡可乐和阿迪耐克,国货充其量是不得已的替代品。而现在,李宁走上国际T台受追捧,华为更是“中国智造”的代表,潮流向国货看齐,“国货真香定理”开始影响着越来越多年轻人。
数据显示,“国货”搜索热度稳居高位,近期百度资讯指数峰值达1181551,日均值达248225,环比增长57%。“国潮”正在全国乃至全球掀起一股火热浪潮,势不可挡。
李佳琦推荐的国货之光Ukiss、火烈鸟口碑过硬;小红书上不断被种草的回力鞋和李宁衣服被卖到断码;网友热议的《哪吒之魔童降世》《全职高手》等国漫刷爆微博和朋友圈……国潮闯入大众视野,颠覆了从前的刻板印象。其中,根据百度指数显示,《哪吒之魔童降世》在7月27日也就是正式上映第二天就达到峰值800290,后续也热度不减;由国漫IP《全职高手》改编的同名电视剧也在峰值期达到699492,还带起了新一轮电竞热。
旧物换新衣国潮变形记
所谓“国潮”并不局限于常规理解的衣食,更多地代表着当下一种主流的消费理念和文化。乘着这股“国潮之风”,那些来自东方的神秘力量重新复苏,国货老品牌摇身一变重新焕发生机:把大白兔的奶香涂在手上,将故宫六百年的奢华抹在脸上,六神花露水的味道被揉进酒里......除此之外,还有泸州老窖香水、青岛啤酒外套、老干妈卫衣、马应龙唇膏等等,这些国货们披着潮流的外衣变装来袭,守住经典翻身变网红。当然,随“时尚老干妈”“故宫口红”等标签而来的,还有百度指数的显著增长。
传统品牌和潮流文化之间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也收获了一票年轻人。从百度指数上可以看出,关注国货的人群中,20~29岁的年轻群体占67.52%,远高于其他年龄层人群。由此可见,“文化自信”逐渐觉醒,中国品牌正在变成年轻人的新宠,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将国产品牌作为表达自我和时尚态度的新选择,那个深受欧美、日韩文化影响的时代早已不复存在。
百度指数表明,广州、北京、浙江对国货的关注度最高,山东、上海、江苏次之。在性别分布中,女性占比远超男性,可见在潮流感知方面,还是女生更敏锐一些。
从最初的老品牌到如今的潮流风向标,那些逐渐被遗忘的“中国制造”依靠沉淀的口碑、稳定的质量和创新的态度撕下“老土”“过时”的标签,伴随着国民对潮流文化的理解,不断逆风翻盘向阳而生。
“国潮”早已突破了它的原有含义,从潮流圈中衍生出去,生长成为潮水之力。守着品质的内核,正在穿越时间隧道重新上演着王者归来。
以上内容来自:每日互联看点,2019年9月30日(有删减)
国货当潮展现市场爆发力
随着国潮崛起,越来越多的国货品牌通过挖掘品牌传统文化与历史,融入新技术与新潮流,以全新的姿态走进大众的视野,展现出令人惊叹的市场爆发力。
来自小红书的数据显示,2019年上半年,关于国货的笔记数量同比增长116%,超过500万用户在平台上分享国货。尤其是2019年以来,在服装、化妆品类消费品增长趋势稳中略降的大背景下,带着国潮标签的时尚类别产品的关注度与销售额却有着“逆市”的表现。
面对时代迭变,一批老字号国货品牌开始“回潮”,通过创意跨界、产品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的方式赢得消费者的青睐开启“逆生长”。以珠江桥为例,随着国潮之风盛行,这家创立于1958年的调味品老字号也乘风直上,从产品和营销双管齐下擦亮老品牌。产品方面,以酱油闻名的珠江桥打造了添丁甜醋、豆豉、蛋面、牛肉酱等店铺明星产品,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营销方面,珠江桥成为“广交会”上直播的第一家企业,借助网络营销资源与几十万粉丝在线互动,营销模式更具多元化。
与此同时,一批电商平台纷纷“造潮”,孵化出一个又一个国潮新品。据了解,近年来,京东、唯品会、拼多多、天猫等电商平台都开始了对国潮市场的开拓。据天猫“国潮来了”团队负责人锦雀向媒体介绍,基于整体市场环境和政策环境的变化和一些新锐国货品牌在平台上的高潜力表现,天猫从2017年就开始了对国潮的策划和重视,2018年更是尝试了国货跨界、文化营销、国潮出海等各个方向。
数据显示,当前以90后为主体的“国潮青年”正成为新国货的消费主力。在业内人士看来,让年轻人喜欢是国货转变最明显的特征,也是国潮兴起的关键。“很多国货品牌兼具颜值和性价比,并注重与消费者互动。”小红书创始人瞿芳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越来越多的国货品牌尝试口碑传播、体验式消费等新模式,并加强与平台合作,受到年轻一代的青睐,以90后为主体的年轻消费群体正成为消费主力。
消费者愿意为传统文化埋单
中国造,正当“潮”,是“中国文化”元素在商品中的时尚表达。
近年来,中国传统文化越来越受关注,无论是诗词歌赋、故宫国宝还是京剧戏曲,都成为时下的热点甚至是潮流趋势。作为一种对文化的表达新方式,国潮代表的是拥有中国文化、中国艺术、中国美学、中国精神的潮流趋势。
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愿意为传统文化消费,带有中国文化元素的产品也日渐成为新生代消费者彰显自我个性、打造个人属性标签所乐于使用的一种风格。以故宫推出的彩妆口红为例,一经推出,预订数量仅用一晚的时间即超过一千支,而这源自消费者对于产品背后的传统文化价值的认同。而晨光文具则与京剧“联姻”,将生旦净末丑的扮相绘于文具之上,瞬间火爆市场。因为文创的融入,晨光把看似几元钱的小买卖做成了年营收80余亿元的大生意。
碗碟茶盏是中国传统文化最鲜活的载体。传世名画清明上河图、千年记忆潮州街道出现在松发瓷器制作的碗碟中,“上要有格局,下要接地气”,潮州松发瓷器将中国元素与瓷器结合,通过瓷器重塑以“家”为主题的中华传统价值,让陶瓷这一来自中国的“白月光”在海外也熠熠生辉。
“国潮不仅是一种潮流,更是一种文化底蕴的再生。国潮是对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以新的表达方式,让当地的人们重新了解和发展中国文化。”这是广东松发陶瓷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林道藩对当下国潮流行的理解,而具有五千年历史的瓷器,在日常生活中,是人们接触频次较高的中国文化载体。
文化,让国货拥有全新空间。国潮作为一种现象,它的出现是综合国力、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既表现出当前消费者的文化自觉和对本土文化元素的认同,也展现出其消费观念的多元化、个性化。一方面,源自东方的美学和文化越来越受到全球瞩目,另一方面,以90后为代表的新一代消费群体崛起,更加追逐有个性化、充满文化自信的表达,融入了传统、现代、多元文化内核的新国货,开拓出新空间。
高品质国货品牌赢得青睐
中国造,正当“潮”,背后是中国制造的嬗变。
消费市场上国潮涌动,中国品牌影响力与日俱增,中国制造也在跨界融合中改变着原有的模样。而当制造业提质增效的迫切与市场不断升级的需求“相遇”,便促成了一场“化学反应”:国货变国潮。
对于国潮崛起,有业内人士分析指出,“国货的复兴是中国制造因时而变,因变而兴的真实写照。用新理念改变传统行业,用新技术提高品质效率,用新模式开拓新空间,国潮里写满了创新的故事。”
事实上,国潮崛起的背后恰是供给侧的创新,一批国货品牌用新理念、新技术、新模式对产品和产业链进行改造提升,焕发出新活力。随着年轻消费者成为消费主力,一系列为满足年轻人对品质、文化、个性等需求的创新,推动国货不断焕发新的神采。比如,晨光文具开起了生活馆、大白兔奶糖做起了唇膏彩妆、老干妈辣酱则以另一种形式登上了国际时装周……集合了诸多创新的国货不断颠覆人们的传统认知。
创新,让国货于传统中萌发新意。国货品牌通过引入黑科技、试水新营销、融入文创、注入情怀等方式,不断进行尝试与探索,绘就了国货全新的面貌。
2019中国品牌建设高峰论坛上发布的《2019“新国货”消费趋势报告》指出,中国消费结构正发生新一轮升级与变革,消费者对品牌品质的关注度正在提升,更多高品质、高价值的中国品牌商品正受到消费者青睐。报告显示,2018年,一二线城市消费者对中国品牌的消费占比增速超过进口品牌。新用户特别是年轻用户对于中国品牌的认可度和购买力不断增强。
业内人士表示,时下不少品牌提出国潮概念,可以令短期内话题度、美誉度都得到一定提升,但想要令国潮概念真正转化为品牌口碑与实际效益,则并非一日之功。“当下,企业品牌还是要回归主业,以品质为基础,继续从设计、工艺、用户需求把握上下功夫才行,而并非炒作一个概念那么简单。”
以上内容来自:新华网客户端,2019年11月1日,南方日报记者赵兵辉(有删减)
从“爱国潮”到“国潮”时尚——专家解读文化潮流背后的深层原因
今年“十一”迎来了新中国70华诞,“爱国潮”势不可挡,生活中追求中国风的“国潮”也成为一种时尚,用老字号国货、关注非遗匠心已成为不少年轻人的流行生活方式。
“爱国是每个中国人骨子里的东西,追根溯源就要提到每个中国人血液里都流淌着家国文化基因。”陕师大教授、民俗专家傅功振认为,国庆显现出来普天同庆的“爱国潮”是一种必然。国庆让民众不约而同回顾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发展,每个人都感受到这个国家是如何“站起来”“富起来”到今天“强起来”的,从而产生强烈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国庆之后,网络著名的问答社区“知乎”上出现了一个问题:“爱国潮”会成为一种新的流行文化吗?短短一天上千网友阅读答复,名为“剪影”的网友答复很有代表性。他说:“回顾过去我们拥有灿烂的历史和辉煌的文明,新中国70年来所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世界为之侧目。这些因素会无限扩大国民心中的爱国情绪。所以爱国必定会流行,因为这片土地值得人民为之而骄傲与自豪。”
傅功振认为,个体实现安居乐业,国家实现国富民强,每个人从内心把“国”当成自己的“家”。从“爱国潮”到“国潮”的,彰显的是家国文化内涵,它有强大的感召力和包容力。
从这个层面也就解答了为何“国潮”成为一个流行潮流。如今的消费者尤其是年轻人对国潮品牌从心底有一种文化价值的认同。有观点认为“国潮”的核心是人们对传统文化和民族品牌的高度认同感,这也是一种爱国的体现,彰显出了一种文化自信。傅功振告诉记者,如今可以看到优秀的传统文化和时代文化紧紧联系在一起,迸发出的家国情怀产生了强大的推动力,不仅会给非遗匠心、老字号品牌带来新的生命力,诞生了不断深入人心的流行“国潮”,这种推动力还将带来更广阔更深远的文化影响力。
以上内容来自:中国新闻网,2019年10月17日(有删减)
【数据分析】
正如《消费文化与国家塑造》中所说的:消费文化不但是商业竞争的战场,也是建构国族认同的场域。“国潮”是以品牌为载体,以文化为语言的一种现象。年轻一代已经一改盲目崇洋媚外的生活方式与消费观念,而是追求自己内心认可的文化和爱好。对国货的追求,既有对时尚的追求,也有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的认同。
对国货的自信背后折射出的是中国制造的腾飞。特别是伴随着消费升级,为了满足国人日益提升的消费需求,越来越多的国内企业也开始从高品质、从用户体验的角度出发,做出比洋货品质更高、性价比更高的国货,一改大家对国货的看法。要增强文化自信,纸上谈兵不足以实现,脚踏实地做实事反而更深入人心。
国货消费成为潮流时尚,离不开中国文化软实力的与日俱增。随着中国的国际地位的提高和经济实力的发展,中国传统文化越来越受关注,中国文化和元素越来越深刻地影响世界。传统文化的回归以及大众对文化的强烈认同助推“国潮”的崛起。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愿意为传统文化而消费,带有“中国文化”元素的时尚产品走向世界时尚舞台,也日渐成为新生代消费者彰显自我个性、打造个人属性的一种风向标。
国潮的崛起为文化传承及创新指引了新方向。“国潮”并不代表生搬硬套的舶来品,也不是印上东方视觉符号、套用怀旧情怀的“伪命题”。这里有来自理念的更迭、有聚焦供给的创新、更有根植文化的自信。国潮的崛起为文化传承指引了新方向,极具神秘色彩和深厚底蕴的中国文化,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和可塑性。时代的长河沉淀出每一个炎黄子孙都足以引以为傲的文化遗产,想要让中华文化薪火相传,也需要推陈出新,和流行的新潮时尚接轨。只有这样才能赢得年轻一代消费者的热爱,让消费因为有了文化而增值,让文化在消费中得以传承和发展。
(丁韬)
来源:文化大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