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大数据 内容分类:
热门标签列表

传统根雕手艺的创新传承之路

2018年2月2日   阅读  次   编者 文述   责编 史一
【内容分类】 文化遗产
【内容摘要】

在北京东正2017年春拍上,共有40件精品上拍,其中一件清乾隆宫廷御制竹根雕仿青铜饕餮纹兽足鼎以800万元起拍,最终以2100万元落槌。可见根雕在艺术品市场上越来越被认可,根雕技艺的传承迫在眉睫。

【标签】 根雕艺术 传承创新
【正文】

 【热点回顾】

鄂尔多斯泰发祥博物馆世界最长的树抱石香樟木根雕创世界纪录

2018年1月8日下午,世界上最长的树抱石香樟木根雕《万里长城永不倒》世界纪录认证在鄂尔多斯泰发祥博物馆举行,鄂尔多斯市旅游市场综合执法局局长贾军先生、康巴什区旅游局副局长谢美玲女士、康巴什区旅游局宣传促进办公室主任黄俊杰先生、泰发祥集团副总裁刘胜荣先生、赛车小镇总经理苏红先生、赛车小镇副总经理王刚先生、万治忠先生出席了此次认证仪式。

赛车小镇总经理苏红先生致辞:“赛车小镇收藏的树抱石香樟木根雕材质产自缅甸、品相独一无二,由十四位台湾技艺高超的匠人历时两年雕刻完成,雕刻再现了秦始皇修筑长城的恢弘历史场景,体现了自然的鬼斧神工和匠人精神的完美融合,是赛车小镇旅游的靓丽风景,非常荣幸接受世界纪录协会的审查。”

世界纪录协会高级认证官张健先生进行现场认证,经过前期严格审评、数据分析比较及现场认证,张健先生宣布:鄂尔多斯泰发祥博物馆2014年至2016年组织制作并收藏的树抱石香樟木根雕《万里长城永不倒》,总长度为32.93米、平均高度为2.79米,创“世界上最长的树抱石香樟木根雕”世界纪录成功。

赛车小镇副总经理万治忠先生对记者说:“一项新的世界纪录在鄂尔多斯诞生了,这不仅是赛车小镇的骄傲,也是鄂尔多斯的骄傲,更为康巴什旅游业的发展增香添色。”

(以上来源:长江网责任编辑 2018-01-11)

平凉退休老人自学根雕化“朽木”为神奇

农村人家挖地平田废弃的奇形怪状的树根,在退休老人朱继国眼里却一个个都是“宝贝”。他经过巧妙构思、精心创作,就可以化腐朽为神奇,把这些没有丝毫价值的粗糙树根雕琢成一件件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的人物、动物、器物等各种根艺品。如今,他雕刻的根艺品已经蜚声西北,多次参加甘肃省工艺美术展、文博会根雕作品展览等,受到众多根雕爱好者的好评。

变废为宝退休老人痴迷根艺

朱继国是平凉市崇信县的一位退休老人,今年70岁,退休前他担任过崇信县水土保持工程师、水保站长、水保局长等职务。常年下乡,奔走在山间田野的职业生涯,让他喜欢上了当地农民平田整地挖出的奇形怪状的树根。但由于公务的繁忙,他没有把平时收集的根材正式雕琢成艺术品。

在农村,人们把平田整地、修建乡村道路挖出的树根视为烧柴火的废物。然而在痴迷根雕的朱继国眼里,这些不起眼的“朽木”都是他的宝贝。退休后,朱继国的根雕情怀与日俱增,他走乡串户收集根材开始痴心根艺创作,穿山越林地收集各种奇形怪状的树根。走进朱继国老人家的院子,窗台上、墙角都摆满了一块块未被雕琢加工的木头和树根。就是这些粗糙的“宝物”,不起眼的树根经过朱继国的巧妙构思精心雕琢,都变成了一件件千姿百态、趣味盎然的人物、动物、器物等艺术品。

在辛勤劳动中把一件件根材雕琢成精美的根艺作品,从中体验创作的乐趣与充实。“做根雕也是个费时费力的苦心活。”朱继国说,10年来,他创新制作完成根艺精品上千件。在朱继国的根雕作品展览室,一件件制作精美、造型各异的根艺品摆满了整个房间。墙壁上、座椅上,只要有空的地方,都被朱继国摆满了根雕,从2米高的大件根雕到一件件精美别致的小鸟、小动物,大小形态各异,参观者对这些巧手神工的制作称奇叫绝。

钟爱根雕不惜重金购买树根

一件好的根艺作品,必须取材于好的根材。为了他情有独钟、一生痴迷的根雕,朱继国不惜花钱进驻到很远的深山老林、偏僻的农村去买回一堆堆“宝物”。

有一次,朱继国到乡下看到关山一个修路工地上的一块造型独特的大树根,立刻就被吸引住了,为了从对方手中得到树根,当时他花了5000多元,并且还花钱雇了八个工人装车拉回家里。回家后,他对着这块树根苦思冥想,边构思边画图,十多天时间,画出30多张构思图,但他总感觉不理想。最后,朱继国专门跑到学校找来美术老师和爱好美术的学生,对着树根,他和老师在根材前讲解,让同学们根据自己的思维想象,画一幅意象图画,在和美术老师的共同探讨比划中,终于,一个创意性构图在朱继国的脑海中浮现出来,这块大树根被做成一只跃动的乌龟,预示着吉祥如意。经过朱继国长达四个月精雕细琢,这件起名《吉祥》的根雕终于完工。现在,《吉祥》根雕已成了朱继国根雕工作室的镇店之宝。

潜心创作让根雕走向全国

“根雕加工制作是个技术活,木活、油漆等活儿样样都要精通。所用的手锯、刨子、卷尺、刷子、刻刀等工具一个都不能少。”朱继国老人介绍,根雕艺术三分人工,七分天成,每一件根艺作品之前都是一块没有灵性的树根,只有经过“画龙点睛”式的雕琢创造后,才能变成了栩栩如生的人物、惟妙惟肖的精灵动物,并配以独特的名字,给人无限的遐想。

有付出就有回报。近年来,朱继国创作的根艺作品多次代表崇信县参加甘肃省工艺美术展、文博会根雕作品展览,并获得了许多荣誉。多件作品被上海、广州、香港、澳门等地爱好者收藏。

“做大做强西北根艺产业,做更好更多的根艺精品,让崇信根雕精品走出平凉,走向全国,享誉海内外。”朱继国老人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以上来源:中国甘肃网陈振峰 2018-01-19)

极具收藏价值的根雕艺术品,到底有何玄妙

在北京东正2017年春拍上,共有40件精品上拍,其中一件清乾隆宫廷御制竹根雕仿青铜饕餮纹兽足鼎以800万元起拍,最终以2100万元落槌,加佣金以2415万元成交。可见根雕在艺术品市场上越来越被认可。

根雕作品是全手工制作的天然艺术品,集古朴、天然、艺术之风格和时尚、典雅、实用之魅力于一体。根雕作品匠心独具、造型各异、浑然天成、独一无二。它不仅是高品位人士居室饰物之首选,且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

有关专家认为,随着新材料、新技术应用于根雕艺术品,大量的自然成分少、人为成分多的根雕制品充斥收藏市场。因此,收藏者要掌握鉴别根雕艺术品优劣的方法;同时,应理性购买,盲目的贪大求全将造成资金积压。

根雕艺术成收藏新宠

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国根雕艺术品曾红极一时,价格步步高升。1986年,中国工艺美术协会成立根艺研究会,组织并指导根雕创作,大量作品被藏家收入帐下,并成为众多楼堂馆所的标志性展示品。根雕作品还先后被送到美国、日本等国家以及香港等地展览交流。

20世纪80年代开始,许多根艺作品作为相互馈赠的礼品,成为国家博物馆、宾馆大酒店、私人收藏家的珍贵藏品。因此,根艺品的身价不菲,一件作品从几千元到几万元,甚至几十万元。

根雕,取材于树木砍伐之后遗留下来的根部。树根的外形千奇百怪,艺术家们就发挥非凡的想象力加以雕琢,或成山水风景,或成花鸟鱼虫,或成历史人物,具有妙趣天成的艺术感染力。

目前,根雕通常以各种树木或竹子的根桩为原料雕刻人物、动物等质朴大气的造型。各种按照植物根部的自然形状,雕刻而成的根雕艺术成了企业或收藏者关注的对象。

中国根雕爱好者多达四五十万人,许多人持“以根养根”的观点。他们或交换,或出售,把交流所得用于再收藏,减少了经济压力。另一部分人则以根为“食”,有不少从业者因此发家致富。

据介绍,原来国内根雕工艺最出名的是浙江和广东,现在福建的莆田、建瓯以及福州一带的根雕工艺也越来越精湛,深受海内外收藏者的喜爱。

在不同的销售场所,根雕价格有着巨大的变化。如在地摊上,几百元的根雕笔筒、笔架随处可见,而在根雕专营店内多为几千、几万元的摆件艺术品。

现在根雕非常受欢迎,新家装修、过节送礼,根雕作品已经都成为很好的选择。十年前用几百元收购来的根雕,现在轻易就能卖到七八千元,升值极快。

2007年5月,在广东顺德陈村举办的“首届中国盆景交易会”上,江门某根雕收藏家珍藏的大型

根雕作品《中华根》竟破天荒地以9000万元的天价高调亮相,成为那届交易会上最大的亮点;

2011年4月,由12名艺术大师历时三年时间用黄金樟木雕制而成的巨型根雕狮子“森林之王”在山西一个展会上,以1800万元的天价成交。

西泠拍卖就曾经在2011年秋拍时推出“清华妙赏——中国首届明清竹雕专场竹根雕”拍卖,其中一件兼具艺术底蕴与精湛工艺的清竹根雕白菜,从85万元起拍,经过激烈竞价,以178万元成交……随着收藏爱好者对根雕的兴趣越来越浓厚,根雕收藏市场开始逐步兴旺。

根雕收藏价值被认可

有关专家表示,近年来根雕成为投资收藏市场上的生力军,收藏家们看中的是根雕作品的历史价值及独特稀有的收藏价值,根雕艺术品的投资收藏价值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可。

根雕是以树根(包括树身、树瘤、竹根等)的自生形态及畸变形态为艺术创作对象,通过构思立意、艺术加工及工艺处理,创作出人物、动物、器物等艺术形象作品。根雕艺术在中国的发展历史可谓源远流长。早在远古时期,人们就已经会雕刻木像做装饰品。

这些流传后世的根雕艺术品既谱写了中国根雕艺术史的诗篇,又宏扬了民族文化,以各个不同的历史侧面传播着具有神奇色彩的文明古国的文化艺术。

根雕历来是中国一种独特的文化艺术形式,一件好的根雕,不但要讲究原材料的品质,还要讲究它的雕刻艺术,雕刻的自然程度越高,加工程度越少,价值就越高。

根雕艺术的精髓是“三分人工,七分天成”,一件作品天然成分占七分以上,应属于根艺范畴,如果七分或八九分都雕刻了,即属于木雕范畴了。“三分人工,七分天成”主要是说根艺作品多半是自然形成的,而少部分进行人工加工。

根艺的最大特点是突出自然美。根雕艺术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一些古旧的树根在雕刻家手上化腐朽为神奇,具有很强的艺术震撼力。其他艺术品可以仿造、复制,再现原貌,惟有根艺作品从古至今,绝无重样,都是世间孤品。实乃“化腐为奇典雅尽,超俗孤品世间穷”。

根雕最大的特点是独一无二,世界上不会有完全相同的两件根雕,每一件作品都是依据根料的自然形态、质地、色泽等确定题材内容,依形赋意的。因此,选材对根艺创作来说至关重要,一块好的根料是作品成功的一半。

从直观上看,树根丑俗不雅,盘根错节,疤瘤节结,虫蛀洞孔,蟠虬残缺,令人不屑。可是一旦遇慧眼有识和灵犀相通者,就会创造出佳品。这种由丑到美的变化之奥妙,诱发出广大群众的创作热情,激发根艺工作者产生强烈的创作欲望,痴情酷爱,着迷入魔,视根如宝,爱根如命,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之物,巧施技艺创造出奇美相济具独特风格的艺术珍品。

大自然的造化之功,显示出神奇莫测之妙,飘逸浪漫之美,堪称一绝。有境外收藏家说中国根艺是“世界之宝”。根艺是中华民族原始古老艺术的再现,是祖国传统艺术宝库中的瑰宝,百花园中的奇葩。它体现了祖先早年创造自然美之灵气,包含着当今艺术之精华。

不少精明的收藏家正是看中这一点,才愿意购买高端根雕艺术品加以收藏。这也充分说明根雕艺术品的投资收藏价值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可。

近年来,国家越来越重视森林保护,连下禁采令,根雕作品的原料越来越少,珍稀木种原材料的价格越来越高,根雕的升值空间逐渐增大。据统计,目前根雕作品以年均10%以上的幅度在升值。

虽说近年来根雕艺术品升值较快,但总体来说,目前它正处于一个平稳发展的阶段,仍然是投资收藏者入市的较好时机。

根雕艺术品收藏秘籍

近年来,随着新材料、新工具、新技术用于根雕艺术品的修复,大量的自然成分少、人为成分多的根雕制品开始充斥收藏市场。许多初涉此行的根雕爱好者由于辨别能力较差而吃了不少亏。

因此,收藏者一定要加强对根雕艺术的了解,掌握鉴别根雕艺术品优劣的方法;同时,应理性购买,盲目的贪大求全将造成资金积压。

分析人士表示,要想根雕作品真正升值,树根材质是否上好是关键,只有熟悉材质有选择的进行收藏才是明智的做法。

收藏者在购买根雕藏品的时候,应选择自然的、没有经过雕琢的作品,以保持原汁原味;还有保障根雕作品是独一无二的。

而有独特造型的根雕其实就是浑然天成的,只需经过很少的雕琢甚至是没有经过任何雕琢,一件优秀的作品就已经新鲜出炉了,这类根雕作品意想生动,让人浮想联翩,使人真正读到了大自然乃至一个社会的缩影。

根雕最忌讳的就是粗制滥造,进行乱七八糟的拼接,最后往往导致它的价值尽失。当然,为了使根雕的意义更加明显,进行一些大手笔的修饰是必不可少的,但是一定要保持它的完整性,否则只会适得其反。

如果哪件根雕作品有故事、有渊源,打上了历史的烙印,那自然就有了更高的收藏价值。因此,尽量收藏根龄大、形状奇异、体积大、天然成分高的根雕,因为树根的年龄越大越能体现出根雕的艺术价值,其收藏升值的潜力非同一般。

本文图中这件根雕作品就是一件孤品,也是根雕中的佳品,这件作品选用上等黄金的毛竹根精心雕刻而成,头上的帽子,帽尖完美的利用了自然的竹根孤品,故十分难得。而且带钉更容易玩红,人物与瑞兽又相呼应,生动有趣。把禅代入了生活。是一件十分难得的收藏孤品。

根雕收藏应做中长期投资,因为它的价值不可能一下子上升起来,往往是五到十年才开始大规模升值。根雕作品持有的时间越久,其升值空间也越大。

这样的竹根雕艺术品,可以作为家居摆设,兼具了实用与艺术的双重功能。所以收藏者在家居审美使用的同时,不会盲目转手。

(以上来源:尚技责任编辑 2018-01-23) 

【数据分析】

根雕艺术在我国发展历史悠久,是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根雕艺术是发现自然美而又显示创造性加工的造型艺术,在根雕创作中,应主要利用根材的天然形态来表现艺术形象,辅助性进行人工处理修饰。根艺创作劳动耗时长,从选材、造型、构思和制作,直到命名,需历时一年半载,甚至更长时间方可完成。根艺创作要求高,需要创作者耐得住寂寞、经得起时间考量,这也是大部分非遗文化缺乏传承人的原因。

利用互联网,最大限度的传播根雕文化。根雕是艺术品,根雕艺术需要线下实体体验和感受,需要全方位观察和理解。一件实物作品与隔着电脑屏幕,两者有着天壤之别。但作为一门传统手艺,根雕要走进千家万户,互联网宣传是最快,也是最有效的传播手段。通过直播平台进行根雕拍卖、根雕艺术展示,为根雕产业提供一个窗口,能让年轻一代更多地通过网站、直播平台了解认识根雕艺术。

政府应加大对根雕产业的支持力度。目前,我国城市建立的根雕艺术馆屈指可数,开设根雕课的学校基本上很少。政府应加大力度支持与鼓励根雕艺术馆的创办,有选择性的支持部分学校试点开设根雕课程,多多组织根雕艺术品展览、根雕艺术创作大赛,让市民、学生有机会接触根雕艺术、学习根雕文化,让根雕艺术创作者、爱好者有机会相互交流、切磋、互动,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根雕技艺水平。

根雕艺术传承人应发挥创造力,用心创作出符合现代审美的根雕艺术品。传统技艺发展的关键在于与时俱进,不断地推陈出新。古人的根雕作品原本就不是单一的,而是运用到具有实用价值的家具及其他实用品上。因此,在坚持传统手法制作根雕的基础上,传承人应创意创新,助推根雕传统行业转型。比如可以将插花艺术、绘画艺术运用到根雕作品进行二次创作,不仅提升了美观度,综合价值也倍涨。

【资料来源】 文化大数据
打印】 【收藏】 【关闭


京ICP备06023340号  版权所有 中央文化管理干部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