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点回顾】
有一间书店叫先锋,有一种气息叫云夕
当世界最美书店——南京先锋书店遇见浙西大山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下面就跟着宝儿爷一起走进第11家先锋书店,走进一个呼吸于云夕间的地方。
云夕云夕图书馆
山路十八盘,大巴左右盘旋之后终于到达了云雾缭绕的山顶——海拔600多米的桐庐县莪(音同“俄”)山乡新丰民族村戴家山——2015年10月24日,在这个寂静偏僻的小山村,在一片黄泥房中,南京先锋书店的第11家分店“云夕图书馆”正式开张。
云夕图书馆由两座毗邻的畲( shē)族民居改造而成。百年来被岁月侵蚀的黄泥房、木头窗已经变了模样,却留味依旧。图书馆内的书架和桌椅几乎都是“就地取材”,所谓的“依旧做旧”保留了畲乡古老的原貌。图书馆 约150平方米,收藏了民俗文化、地理、乡土文学、人物传记、诗歌、摄影艺术、书院文化等4000多个品种、近2万册图书。
先锋书店正试图把这间乡村图书馆打造成全新的“民俗文化百科全书”。 将一间书屋放置在这么隐匿又交通不便的地方如何盈利?如何谋生?其实,云夕图书馆是先锋书店走出江苏的第一个公益项目。先锋书店钱总说,图书销售所得的全部利润将全部捐赠给当地畲族贫困学生,用于教育和基础文化建设。坐在书屋看着窗外,云夕图书馆不仅仅是书店,更像是戴家山的一所没有围墙的学校,是能够让人自由散步的林间空地。浮生半日,静思人生,闻花草芬芳,听虫鸣鸟叫,安放下心灵,尽享书时光。一折青山,一湾碧水。寻一处书屋,求一片宁静。
关于莪山畲族戴家山
浙江省桐庐县莪山畲族乡地处浙江省桐庐县中部中南部丘陵地区,距桐庐县城9.5公里。清光绪元年由文成、青田一带畲民迁入,相继建立畲族村落。莪山从此形成独特的畲族文化,至今保持使用畲族语言和婚丧嫁娶习俗。其姓氏有蓝、雷、钟、李四姓。初入戴家山,满眼都是黄壤的土墙。这里的每一栋建筑几乎都是历史保护建筑。时间不老,不觉间,这里慢慢打破了多年的旧意。越来越多的文化旅游项目开始入驻这里。一抬头,蓝天、白云、梯田、花海,不同视角的山间风光一览无余,文化、创意、休闲在这里相得益彰。
云夕云夕戴家山
距离云夕图书馆不远处,还有一间别致新意的住所,这里便是由知名建筑设计师张雷打造的云夕戴家山乡土艺术酒店。
这间酒店同样是基于山间古老宅子改造而成,步入其间深深感到了新旧岁月的碰撞。酒店的每一个细节都是设计师张雷精雕细琢而成。明亮的灯束,长线条木板围城的围栏。白漆的墙面保留着砖的印迹更显雅韵。畲族自称“山哈”,意为居住在山里的客人。 扫帚被巧妙的倒置编程了围墙,坐入其间喝喝咖啡品品茶晒晒太阳是一件多么惬意的事情。斑驳的墙面说着过去的事儿,明鲜的藤椅说着现在的故事。云夕戴家山的很多细节都是就地取材,比如挂起的玉米。比如,柴垛垒起的墙面。
云夕云夕深奥里
云夕深澳里书局,所在地杭州桐庐江南镇深澳古村始于申屠家族的血缘脉络,有着1900余年的悠久历史。摸着月光来到了这里,透着灯光看着若隐若现它的模样。云夕深奥里书局以村中清末古宅景松堂为主体。结合周边民居改造更新,在彰显建筑外表面历史肌理感的基础上,保留了传统建筑的基本格局和精美木构雕饰。村中独一无二的地下引泉及排水暗渠(俗称“澳”,深澳因以为名)和40多幢明、清楼堂古建筑目前仍保存完好。2015年9月30日,云夕深奥里,重新变装上路。农家蓑衣、扫帚、网罩,这些旧时平常不鲜的东西被设计师张雷巧妙的放置在了入堂处。一轮明月迎客来,透过古老宅院的天井看圆月,好想就这样呆呆的一直仰望。
这间旧宅的木雕保留非常完好,相当媲美徽州古村落的雕刻。灯光,在这里得到了相当精湛的演绎。许是设计师张雷偏爱织机,每一个云夕之地都放置着一套织机。更有多年不曾见的打稻谷机。这些老一辈生活之物,如今只是一个历史的影子,被安静的放在这里。云夕深奥里一楼一侧,将原厨房改造成了书屋,保留了灶台却未显突兀。二楼被改造成了餐厅,均为包厢。虽坐落于村落间,而菜品的设计却不是农家乐特点,而是精致菜系。
先锋书店,在南京已经成为了一种文化标杆,如今,先锋书店已经走出了江苏,去了徽州,到了浙西,听说还会去海上开一家书屋……
(以上来源:未来网 责任编辑 2016-07-26)
先锋书店变身惠山书局重新起航
先锋书店惠山古镇店三年优惠租金期一过,因经营成本问题不得已关闭了绣嶂街9号门店,经营空间遂缩减至绣嶂街34号一家门店。在经历了短暂装修与休整后,先锋惠山古镇店更名为“惠山书局”,本周日将再次开业。书店改变的不只是名字,更有其经营模式,而不变的是经营者的初衷:为城市打造独立、自由、开放的人文空间。
让书店成为人们来这里的理由
5月15日启动装修的惠山书局7月11日开始试营业。昨天,记者到访书店时刚过9点,书店刚开门不久,已有3位顾客在收银台前排队等待付款了。第一位顾客买了一本书和两个本子,第二位顾客买了两个印有手绘无锡景的冰箱贴,第三位顾客买了一个粗布包。“我们把第一进改成了文创产品区,方便顾客买些心仪的小物件;第二进是咖啡区,让大家可以坐下来品品茶,喝喝咖啡;第三进是书区,还是这些社科人文类的书,只是被放在了最后,这里安静,顾客可以安心阅读和选书。”店长张征为介绍,这次先锋无锡店重装升级由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建筑师韩晓峰亲自操刀,一个全新的惠山书局就这么明朗起来了。
张征为把书店重新起航的原因解释为:“想做书店里能品尝到最美咖啡的地方和咖啡馆里书最多的空间。”跟惠山书局一起全新亮相的,还有无锡元素文创产品。先锋书店4年前落户无锡,书店创意团队自主研发了一批凸显无锡特色的文创产品。他们把无锡人文风光印在明信片上,设计出带有无锡景点插页的笔记本,把惠山泥人、无锡酱排骨、无锡方言“画”在胶带上,手绘无锡景的冰箱贴更深受外国友人欢迎。坐在咖啡区,点杯名为“将饮茶”、“围城”或是“二泉映月”的茶饮,连同城市的人文一并品尝。“我们会努力把书店打造成无锡的城市地标,每家书店都是同盟,让书店成为人们来这里的一个理由。”张征为说。
文艺互动将成为书店日常特色
目前,独立书店经营者普遍面临房租压力、网购冲击等经营困境。好在如今国家从上到下都在力挺实体书店,让书店经营者们看到了希望,但具体的扶持政策何时能够下达,何时才能惠及到实体书店还是未知。因此,张征为觉得,书店经营者们还是要坚守,坚持走出自己的个性化发展道路,就自然会吸引到顾客群体。接下来,惠山书局会定期放映独立电影,在咖啡区举办文艺沙龙,更会广邀民谣歌手来书店演出。目前,惠山书局的营业时间为9点至18点,今后会根据实际运营状况适当延长营业时间。虽然很多地方都在尝试24小时书店,但张征为表示,这对惠山书局来说,现在还不现实。
本周日(17日)14点,惠山书局开业当天,将迎来重装升级后的首场文艺互动——“‘砖木’·诗”公益讲座,作为送给无锡市民的开幕礼。惠山书局设计者韩晓峰、北京“生活 读书 新知”三联书店特约编辑李玉祥将亲临无锡。出生在传统古镇上的韩晓峰结合无锡惠山古镇当地特色,把广泛使用于中国乡村、毫无粉饰的刨花砖实验性地应用在了惠山书局的设计中,并在店内增加了很多灯光元素,别有一番淳朴的情调。届时,韩晓峰将与读者分享中国古建筑的设计与再利用,讲述他的砖木乡愁。李玉祥是民俗专家和摄影师,这次他将与韩老师一起和大家聊聊对惠山书局的“新发现”,谈谈他眼中的惠山书局。
(以上来源:江南晚报 张月 2016-07-16)
南京的文化新地标“先锋书店 ”
书店固执地只销售人文、社科、艺术类书籍,所获荣誉不必细说,只是想印证它为何是世界十大最美书店,为何能个性地生存了20年。
从一个不起眼的地库窄窄的玻璃门进去,没有特别之处,几步后转弯,豁然出现一条缓慢向上伸展的书路一直延伸到尽头,两侧墙壁柔和的灯光和呈阶梯摆放的书本,以及天顶上的“看客”,不由得引你深入,来到尽头才发现原来刚才只是看了“序”,放眼望去,是没有尽头书的森林。
每隔一处都会有一把长椅供读者安心地坐下来阅读,再往前,是正在进行的英语演讲沙龙活动,它丝毫不会影响到其他阅读的人。书店每一个区域都可独立,又与整体书店不可分割,来这里的人群各异,年长的、年幼的、有白领也有学生,书店内最少使用的是语言,大家静默地做着自己喜欢的事。
其实我看这里更像一座图书馆,你大可寻得一本喜欢的书,找个柔软的沙发,点一份咖啡和西点不紧不慢地在这里享用一整天的养分。
(以上来源:南报网 责任编辑2016-08-09)
【数据分析】
先锋书店创建于1996年,最初诞生于南京太平南路圣保罗教堂对面,面积约17平方米。二十年来,先锋书店在南京市内兜兜转转,曾多次搬家,也曾一度陷入濒临倒闭的困境。然而一次次的挫折之后的探索,先锋书店浴火重生,更加坚定了经营下去的信念,摸索出了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如今的先锋书店,已经由一个17平方米的小店,发展到现在近4000平方米的五台山总店,并拥有多家分店。2014年,先锋书店被BBC评为全球十佳最美书店;2016年,美国《国家地理》评选出全球十大书店,先锋书店入选,成为亚洲唯一入选书店。
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网上书店和数字书店对实体书店产生了巨大的冲击,而先锋书店却一直不忘初心,坚守图书经营,经营优质图书,在二十年来的摸爬滚打中,熠熠生辉,成为书店行业的佼佼者,可以说是图书经营的典范。随着“全民阅读”活动的不断深入开展,相信实体书店在政策扶持和全民努力下定能探寻出一条转型发展的道路,重新为城市精神文化生活增添一抹亮色。
不忘初心,打造南京城市文化名片。
一座城市不仅要有宽阔的马路,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也要有歌剧院、电影院,夜晚也要有书店昏黄的灯光。在图书经营内容方面,先锋书店一直坚持着理想主义的人文情怀,绝不售卖市面上流行却低俗的垃圾图书,不卖教辅,而是以人文、社科、财经等主题书籍为主,致力于打造为江苏最大的人文社科专业书店。在书店地址选择方面,先锋书店与大学的关系十分密切。从广州路店到如今五台山总店,书店周围都是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文化气息浓厚,十分适合居民静下心来看书。在书店内部环境布置方面,先锋书店更像是一座图书馆,书店内,一盏盏橙色的台灯、舒缓的音乐,百米艺术画廊、天花板上大师的画作,柱子上和楼梯墙上醒目的名言警句,平添一分庄严感,让读者肃然起敬,徜徉在知识的海洋、沉浸在浓厚文化艺术浓厚氛围中。书店门口的《思想者》雕像,代表着先锋书店的一种精神追求。书店铸造的不仅是先锋风格的人文品牌,更是南京人民精神生活和思想品质的体现,成为南京著名的文化名片之一。
转型升级,营造城市文化创意空间。
遭遇互联网的冲击,又迎来全民阅读的契机,先锋书店二十多年来,沉沉浮浮,最终探索出了一条适合自己的转型升级的发展道路。书店从最初的1家书店到11家,从社区走向景点、历史文化街区,从市区走向农村,“最美”和“人文气息”的品味和格调成为先锋书店的打造的品牌特色。同时,先锋书店探索“书店+”的经营模式,从2008年开始汲取国外书店的做法,办沙龙、卖咖啡、做文化创意产品。先锋书店近年来,每年都要举办400多场讲座和沙龙,邀请作家学者参与讲座,与读者面对面交流、签书售书,分享他们的创作之路和人生感悟的做法,有助于吸引大量的读者粉丝;先锋书店还成立自己的文创公司和团队,并且与中山陵、总统府等景区合作,定制具有地方历史文化特色的文创产品,受到市民的青睐,同时也使得先锋书店的知名度进一步提升,增强了先锋品牌影响力;先锋书店还创建了自己的网站,在淘宝上开设自己的网店以满足线上购书需求。先锋书店,积极探索新业态、拓展经营领域,以图书为主题,全方位营造了一个城市文化创意空间。
|